索契冬奧會開啟“俄羅斯時間” 中俄“東方時代”或降臨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1-27 14:53:48 | 來源: 環球時報 |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80多年前在索契療養所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他或許沒有想到2014年的冬天,黑海之濱將再次點燃俄羅斯的大國夢想,俄羅斯人將借助冬奧會盛事提升俄羅斯的國際形象。2月7日就要拉開序幕的索契冬奧會,是俄羅斯人繼1980年舉辦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後,30多年來第一次舉辦重大國際賽事。國際上有些聲音在唱衰此次冬奧會,這自然讓人聯想到被抵制的莫斯科奧運會。但歷史很難重演。據俄官方消息,截至1月26日,已有約60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聯合國秘書長等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將出席開幕式。“俄已作為一個大國重返國際舞臺。”這是很多俄羅斯媒體近來議論最多的話題。連西方輿論也不得不認識到這一點。正如美國最具影響力新聞博客網《赫芬頓郵報》20日所説,俄總統普京正將索契冬奧會當作“俄羅斯從機能紊亂的蘇維埃‘巨獸’轉變為成功的現代經濟體的象徵”。
“索契冬奧會有某種神聖意味”
索契將要舉辦的是第22屆冬奧會。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總理梅德韋傑夫在各種場合頻繁提及索契和冬奧會,儼然成為冬奧會的最佳代言人。特別是普京對此次冬奧會十分重視,多次赴索契對籌備工作進行檢查。《環球時報》記者幾年前曾到索契採訪,當時的索契基礎設施水準非常一般,與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無法相比。索契市內常見的大都是一棟棟小房子,少有的幾座蘇聯時期修建的高大建築也略顯陳舊。自從俄羅斯申辦冬奧會成功後,索契掀起建設高潮,還重建了機場、連接索契市中心到比賽場地之間的鐵路。俄羅斯冰球協會主席特列季亞克説:“什麼是奧林匹克運動?它將讓索契向前發展30多年。”
對俄羅斯而言,舉辦冬奧會事關國家自豪,因此在2007年申辦時,普京親赴危地馬拉城,並罕見地用英語發言,甚至還夾雜一兩句法語。最終俄羅斯成功擊敗韓國和奧地利獲得冬奧會的主辦權。在西方輿論看來,普京從未把索契冬奧會當作一項純粹的體育賽事,或者一次公關,而是視之為重振整個高加索地區的捷徑。
“普京總統兌現了承諾,首次將冬奧會帶回他的祖國。”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近日發出對普京“功不可沒”的評價。俄羅斯各界對索契冬奧會寄予厚望。俄審計和諮詢企業FBK戰略分析師主任尼克拉伕認為:“對整個國家而言,索契冬奧會有某種神聖意味。”從俄羅斯社會輿論研究中心15日公佈的調查結果看,約有2/3的俄羅斯人對索契冬奧會的籌備工作表示關注。從去年2月7日距索契冬奧會一週年倒計時牌在莫斯科揭幕以來,俄首都便颳起“索契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索契2014”的標識。不僅如此,2013年俄羅斯作為G20輪值主席國,還將索契冬奧會巧妙地融入會議論題。
談到這場盛會未來對俄羅斯的影響,俄羅斯政治學博士阿季洛娃表示,冬奧會關係到俄羅斯的國際形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內局勢動蕩,經濟到了崩潰邊緣,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一落千丈,“在外界眼中,俄羅斯由一個世界超級大國淪落為腐敗、光頭黨和恐怖分子橫行的國家”。雖然近年來隨著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恢復,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得到大幅改善,但西方國家仍對俄存在偏見,而舉辦冬奧會不僅可以增強國內凝聚力,提高民族自豪感,還可以提高俄羅斯的國際形象。
各種唱衰藉口恐成“浮雲”
儘管俄羅斯官方預期將有約60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出席冬奧會開幕式,有85個國家的6000名運動員參賽,有全球數十萬名愛好者來觀賽和旅遊,但國際上質疑和唱衰索契冬奧會的聲音也一直不斷。《紐約時報》等媒體議論説,34年後,俄羅斯和奧運會之間的關係仍充滿爭議,俄與歐美的關係依舊緊張且互不信任。美國《旗幟週刊》高級主編克裏斯托夫·考德威爾去年底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説,過去一 年,政客和活動人士一直在敦促西方利用備受關注的冬奧會逼迫俄羅斯進行改革,他們的藉口五花八門,先是俄羅斯為美國情報泄密者斯諾登提供庇護,然後是俄支持敘利亞現政權,最近則是俄禁止向未成年人宣傳“非傳統的性關係”。但考德威爾説,事實證明西方是在嘩眾取寵,威脅奧運會的唯一方式是抵制,此舉將使西方遭受的損失比俄羅斯還大,而且也不會損傷普京的個人形象。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研究中心主任簡·特超近日撰文説,無論是敘利亞問題,還是伊朗核問題,國際社會所有事務都需要俄羅斯,但“俄羅斯的不妥協和恐嚇手段令西方憤慨”。俄羅斯迫切希望被公認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儘管有人不想看到俄羅斯朝這個方向發展,但又拿不出什麼實質性的遏制對策。
去年12月29日俄南部城市伏爾加格勒遭遇恐怖襲擊事件後,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篇社論寫道:“索契冬奧會是普京樹立的樣板,意在向世界表明,經過多年動蕩之後,俄羅斯已成為有能力舉辦一項全球體育盛會的現代化國家。普京選擇黑海度假勝地索契的核心目的之一,是證明俄羅斯將在已鏖戰20多年的高加索戰場附近提供一個安全的賽場。但在索契冬奧會即將舉行之際,恐怖主義仍是俄羅斯面臨的嚴峻威脅之一。”
據俄媒報道,有國際奧會委員稱,索契冬奧會籌備過程中有超過1/3的籌備資金涉嫌被貪污。美國《商業週刊》也報道説,“普京的2014年冬奧會充斥浪費和腐敗”,“斥資510億美元的索契冬奧會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賽事,已超過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400億美元”。對此,俄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康德拉季耶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索契的基建底子不好,雖是旅遊勝地但要承辦冬奧會就必須新建大量場館,而北京已有很好的基礎,二者並不具有可比性。
美聯社7日的報道把索契冬奧會戲稱為“普京的運動會”。文章稱,對迫切希望給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告訴人們俄羅斯有能力成功舉辦重大賽事的普京而言,俄羅斯將不惜一切代價避免索契冬奧會變為一場“國家尷尬”。美國合眾國際社13日以“普京的悲慘記錄”為題評論説:“戈爾巴喬夫不懂舊蘇聯,葉利欽不懂新俄羅斯,但普京卻熟諳二者。他正為俄軍事現代化籌錢,通過雄心勃勃的全球戰略提振俄國家地位,耗鉅資的索契冬奧會只是其中一步。但普京並未能利用俄的石油和天然氣財富打造出一個合理的現代經濟體:擁有先進製造業、良好基礎設施和創造優質就業崗位的繁榮服務業。”剛被普京赦免的前尤科斯公司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前不久也表示,“索契冬奧會是百萬民眾的體育盛會這一立場,不要破壞它”。他反對杯葛索契冬奧會,但同時認為“它不應成為普京的私人盛會”。
面對這些質疑,普京17日在接受6家國內外電視臺聯合採訪時表示:“舉辦冬奧會並不是為了我自己的野心,而是為國家和人民的直接利益。在蘇聯解體後,俄經歷了嚴峻時刻,特別是北高加索的血腥事件使整個社會總體狀況令人沮喪和悲觀。因此,索契冬奧會應當振奮俄羅斯民族精神,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國家有能力舉辦大型體育賽事。”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22日評論説,儘管有人唱衰冬奧會,但俄羅斯不再是那個蘇聯解體後從一個世界大國衰落為二流行列的國家。俄羅斯GDP位居世界第7位,重新邁入世界大國的行列。現在普京希望用這一盛會向世界表明,俄羅斯已經重新崛起,索契冬奧會對俄羅斯來説不僅僅是一場體育盛會,莫斯科希望以此表明,俄已作為一個大國重返國際舞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失去世界大國地位一直是俄羅斯人心中的痛點。普京希望以此來重振俄羅斯人的情緒。
“俄羅斯時間”與“東方時代”
隨著國力提升,俄羅斯舉辦大賽的熱情空前高漲。未來幾年,俄羅斯還將舉辦2015年喀山游泳世錦賽、2016年冰球世錦賽、2018年足球世界盃,甚至有媒體驚呼國際體壇將迎來“俄羅斯時間”。《環球時報》記者2013年報道過喀山大運會,作為東道主俄羅斯一口氣拿下155枚金牌,名列第一。隨後舉行的莫斯科田徑世錦賽上,俄羅斯也在時隔12年後再次登頂。重新回歸體育強國的地位,不僅是俄羅斯找回昔日榮耀的必由之路,更是俄羅斯作為世界強國重新崛起的象徵。
雖然不同於1980年奧運會,但美、德、法等國領導人已相繼表示不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對此,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葉夫謝耶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舉辦索契冬奧會的背景與舉辦莫斯科夏季奧運會時完全不一樣,當前國際形勢下並不存在尖銳的陣營對抗,而且西方抵制的理由非常牽強,如果因此使本國運動員喪失參加國際大賽的機會,這是對自己國家體育事業的一大打擊。
葉夫謝耶夫回顧説,當年美蘇處於冷戰階段,因蘇聯攻打阿富汗,美國呼籲世界各國拒絕參加莫斯科奧運會,最終導致只有大約8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與角逐。他認為,儘管俄羅斯再度面臨一些雜音,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賽事已突破國與國的界限成為全世界的盛事,俄羅斯以開放的胸懷歡迎各國的到來。比賽最重要的是其中蘊含奧林匹克精神,而不應將其政治化。葉夫謝耶夫認為,俄羅斯為索契冬奧會的付出和回報並不一定能成正比,但將極大地提升軟實力,塑造更好的國際形象。索契在冬奧會結束後還將迎接八國集團峰會,這對帶動俄南部地區發展有重要意義。
大馬士革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卜拉欣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普京無疑是要借助此次冬奧會推廣俄羅斯的國際形象,而且一定會獲得成功。他認為,俄羅斯幅員遼闊,物産豐富,國家發展受外部因素制約極小,而俄羅斯政要又有著豐富的外交經驗,在國際事務中靈活多變,往往能夠佔據主動。易卜拉欣還提到,目前出現另外一個新現象,就是俄羅斯與中國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問題上開展合作,這樣的相互支持極大增強了這兩個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形成“中俄一極”。未來,以“中俄”為代表的“東方時代”或會來臨,兩國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協調合作,決定了俄羅斯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多快地恢復帝國雄心。
【環球時報記者 馬劍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敘利亞、美國記者 林雪丹 焦翔 丁雨晴 柳玉鵬】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