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韓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憤怒非反應過度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1-03 14:14:03 | 來源: 新華網 |
據《參考消息》1月3日報道,【韓聯社北京1月2日電】中國對日本內閣總務大臣新藤義孝參拜具有爭議性的靖國神社的舉動表示“強烈抗議”,稱此舉是繼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後,日本採取的“又一挑釁行動”。安倍此前的參拜活動令首爾和北京感到極為憤怒。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日文章】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提醒人們看清日本拒絕正視戰時歷史
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立即激起中國強烈反應。在中國東海和南中國海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聯合國秘書長和日本盟友美國對安倍此舉也表示遺憾和失望。
儘管日本變得越來越強硬,但國際社會也有人認為中國反應過度。受累于“憤憤不平的民族主義”重負,中國被認為仍然在舔著戰時的傷口而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早已向前邁步。
二戰後的幾十年裏,通過經常性的公共紀念、賠償、教育.年輕人了解德國曾犯下的暴行,德國一直不遺餘力地彌補戰時罪行。形成對比的是,日本一直遠遠未能正視歷史。到目前為止,它不接受對它在戰爭期間強徵“慰安婦”做法的任何指責。日本沒有教育年輕人了解日本犯下的錯誤,反而選擇篡改歷史教科書。
儘管日本努力將參拜靖國神社説成是一個正常國家對戰死者的祭拜,但想想看,如果德國祭拜供奉著希特勒的神龕,那對世界將多麼具有挑釁性。
現在,中日兩國的民族主義都在上升。帶著深深的戰爭傷口和受外國欺淩的長久記憶,更加強大的中國自然覺得日本的傲慢令人難以忍受。經濟上有自信的韓國也會這麼覺得。這種挑釁正加劇圍繞地區海域有爭議島嶼的緊張局勢,而美國與日本的防務協定以及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使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安倍最近參拜靖國神社之舉提醒中國、韓國和其他戰爭受害國,日本並沒有對戰時歷史悔悟。儘管有安倍的外交攻勢以及日本的軍事實力,日本不大可能贏得最大程度的國際尊重和友好,除非它能夠拿出德國的勇氣和信念,真誠、明確、勇敢地承認自己的歷史。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1日文章】題:避開靖國神社將是安倍表示道歉的一種方式(作者戴維·皮林)
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這一儀式因與日本侵略戰爭相關而受到全亞洲的唾棄。其參拜行為在中國和韓國引發的憤怒情緒均在意料之中。中韓兩國都在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中飽受摧殘。
人們常常譴責日本從未就其戰爭行為進行道歉,但這顯然是失實的。多年以來,諸多日本首相都曾對殖民統治和戰爭侵略行為表示懺悔,但人們質疑的是這些道歉的誠意。日本被指責在教科書中掩蓋歷史,大多數——雖然不是全部——教科書中提到了日本的戰爭暴行,但並未對此展開詳述。包括安倍在內的一些日本政客曾就正式道歉的基礎進行公開辯論,包括在日本“侵略”這一事實上糾纏不休。
日本在此問題上正在面臨更高標準的考量。這可能是由於其戰爭行為從本質上講比任何其他國家要更惡劣,或是由於其鄰國仍然覺得沒有得到應有的撫慰。
日本可能為説服中國和韓國相信其真誠度而作出任何努力嗎?在戰爭過去多年之後,鋻於現在很多日本人把中國看成競爭對手而非受害國,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讓日本全國上下都對大多數國民還沒有出生時發生的事情作出重新評價似乎不太可行。但日本可以做的是放棄參拜靖國神社,改為舉行世俗化的紀念儀式,這樣戰死者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得到悼念,同時也不會引起過多爭議。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