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峽兩岸紫砂文化交流基地在宜興授牌成立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10-17 10:44:2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央臺辦、國臺辦交流局局長程金中為宜興授牌,宜興市長張立軍接牌。 洪曉紅 攝
中央臺辦、國臺辦交流局局長程金中16日來到江蘇宜興,參加此間舉辦的2014中國陶都(宜興)金秋經貿洽談會暨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會上,程金中宣讀了在宜興設立海峽兩岸紫砂文化交流基地的批復,併為宜興市政府授牌。這也是江蘇繼南京中山陵之後,設立的第二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據了解,宜興紫砂發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當代。經歷代藝人的辛勤耕耘,日益精進,承載了古老的文明和現代的榮耀。紫砂藝術的獨樹一幟,更是深受台灣民眾喜愛。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紫砂熱”風靡台灣,隨後徐漢棠、徐秀棠、紫砂泰斗顧景舟赴臺進行紫砂陶藝交流訪問,至今類似藝術家交流活動已舉辦12次。
“宜興是對臺工作的重點地區,對臺交流工作有獨特的品牌和較大的影響,特別是紫砂文化,與台灣淵源深厚、交流頻繁、來往密切,是對臺交流的重要載體和紐帶。”宜興市副市長周斌介紹,為進一步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感情,近年來宜興積極開展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申請工作。在多方努力下,終於在今年7月促成了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成功獲批。
記者了解到,宜興紫砂文化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將突出以紫砂文化為主,以“七個一”為抓手,涵蓋一會(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一館(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一窯(前墅古龍窯)、一城(中國陶都陶瓷城)、一園(陶瓷産業園)、一室(一批大師工作室)、一節(陶瓷藝術節),在紫砂文化、歷史文化保護與開發、生態旅遊以及交流合作機制的完善等方面努力拓展兩岸交流活動。
統計數據顯示,宜興至今累計已吸引台資項目290多個,在臺上市公司及分公司各1家,來宜興投資的從事陶瓷産業的企業有20家。宜興丁蜀鎮與台灣鶯歌區是兩岸主要的陶瓷産區,各有特色和優勢,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廣闊,兩鎮區目前已經初步達成了合作的協議和結對交流的意向。
宜興市臺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此番授牌後,基地將進一步整合優勢,突出宜興資源、文化特色規劃項目,計劃每年舉辦中國宜興陶瓷文化藝術節、在台灣舉辦2次宜興紫砂藝術展,並成立陶瓷展覽中心、陶瓷工業産業中心、兩岸陶瓷交流中心等3個中心。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