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紮根地方 兩岸未來商機無限

兩岸城市文創經濟合作發展論壇13日在台北舉辦,文化是競爭力的關鍵,文創産業一定要聚焦文化。從最近10年來,兩岸不約而同將文創産業視為城市産業轉型的主導産業。未來可謂商機無限。

 

台灣《旺報》16日發表一篇評論指出,大陸不少城市將文創産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也單獨立案,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提出文創産業發展規劃。對照台灣各地方政府,除台北市有具體規劃、並付諸推動執行外,其他地方政府有推動、但缺乏完整規劃,成效當然不比台北市明顯,有相當大努力空間,大陸城市些做法,值得台灣縣市政府借鑒。

 

文創基於生活

 

現代文創産業源自英國,由於文創産業實時補位,讓原本節節敗退的工業,得到轉型與升級,一時間,全歐洲以至於全世界都點燃發展文創産業熱潮。但改《旺報》評論認為,目前文創産業發展較有成績、且能做為當地主力産業,仍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為主,主因在於能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加上全世界時尚品牌也多數來自歐洲,使得歐洲文創各種産品,獲得全世界消費者喜愛,進而帶動文創産業蓬勃發展。

 

兩岸未來文創産業的最大利基,為中華民族5千年悠久歷史文化,各自擁有中國寶貴歷史文物,都有可能成為未來世界文創産業的構想或産品;同時兩岸也有許多非物質文明,透過巧思或新科技融合,有機會成為文創産品,因此可以篤定地説,中華文化是兩岸文創産業的沃土,兩岸炎黃子孫當然可為復興中華文化而努力,借機開展文創産業。

 

兩岸分隔60多年,台灣文創産業發展與一般居家生活的結合要比大陸的文創産業要進步些。不過,儘管台灣文創産業的發展有一些不錯表現,但缺乏市場與資金無法做大規模而進一步發光發亮,並帶動地方産業發展,來創造新就業機會。

 

對照大陸各主要城市(上海、北京、天津、大連、青島、杭州、寧波、廈門、廣州、深圳、重慶、長沙、南京、西安、成都)的“十二五”文創産業發展規劃。除積極開發文化園區硬體建設,發展各種文創産業外,並積極通過軟體建設,如重視知識産權、金融創新與倡導科技融合,引進各類文化創意人才。

 

文創人才受重視

 

台灣屏東大學副教授鄭博文認為,生活融合、人才及故宮博物院,是台灣發展文創産業的3大優勢,台北故宮博物院眾多文物中,有哪些可像歐美博物館那樣,來作為發展文創産業的構想與産品,有待台北故宮博物院能突破一些法律限制。

 

台灣各地方政府應可就3大優勢,規劃自身文創産業的未來發展,並積極規劃引進資金與科技融合人才,使文創産業能紮根地方,並積極開拓大陸頂級消費市場,形成新時尚品牌,成為地方未來新興産業,但文創産業涉及知識産權保障,兩岸目前存在不少矛盾與糾紛,希望透過此次平臺交流活動,增進彼此理解,進一步信任合作。

 

此次論壇有10個城市參與,有些是中小城市,可看出大陸城市對文創産業的積極性,因此台灣各政黨候選人,不妨多多閱讀與參考前述大陸主要城市的文創産業規劃,再進一步思考,如何與大陸主要城市文創産業對接,讓文創産業成為未來兩岸明星産業,並從中發展兩岸時尚品牌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