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操控國際輿論還有多少陰招?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4-10-22 11:09:04 | 來源: 新華國際 |
據海外網報道,近日,德國《法蘭克福彙報》前編輯烏爾夫科特在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採訪時透露,歐洲許多記者曾被迫為多國情報機構發表文章,以達到這些國家刻意引導輿論的目的。
烏爾夫科特在其暢銷書《被收買的記者》中披露了有關歐洲記者如何被收買發表誤導性報道的更多事例,以及他本人如何被指使“對公眾説謊、隱瞞真相”。他在接受採訪時稱,他本人過去發表的許多署名文章實際上都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等其它情報機構撰寫的,其目的是為了引導國際輿論對美國的支持。作為回報,美方會邀請其赴美旅行、授予其榮譽公民稱號等。
如果説斯諾登踢爆了涉及信息收集和監控的美國“棱鏡門”醜聞,那麼烏爾夫科特則披露了美國操控國際輿論的幕後“黑手”。
美國擁有超強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在此基礎上形成媒體“帝國”,將觸角伸向世界每一個角落,美國政府借此打造了強大的國際話語權。這還不夠,美國制定了詳盡的對外傳播戰略,建立了複雜的傳播體系,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相配合,公開與暗箱操作相結合,目的是為了塑造國際輿論,服務於美國戰略利益。
今年7月,英國《衛報》報道稱,美國五角大樓斥資數以百萬計美元,研究如何影響社交媒體。這項研究被主管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稱為“對美國國防利益至關重要”。在大數據時代,美國憑藉對網絡技術的掌握和對網絡體系的掌控,可以把這種研究得出的成果用於戰前和戰時輿論宣傳,藉以引導輿論。
不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美國政府試圖“引導”輿論,因為哪一國政府都需要引導輿論。問題在於,美國在很大程度上試圖“誤導”國際輿論。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美國為發動伊拉克戰爭,刻意製造出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藉口,並就此展開了大規模國際輿論攻勢。
縱觀美國在“引導”國際輿論方面的種種手法,可以看出,美國就是要向世界顯示美國對外政策和對外行動在政治上是“正確”的,在道義上是“高尚”的,在法律上是“站得住腳”的,在輿論上是“主流”的。為達此目的,美國不僅充分借助各種“陽招”,還使用各種“陰招”,烏爾夫科特披露的恐怕也只是美國如何操控國際輿論的“冰山一角”。
伊拉克戰爭讓世人見識了美國如何編造藉口影響國際輿論,“棱鏡門”事件讓大家看到美國如何監控整個世界,現在烏爾夫科特的爆料又讓人了解到美國如何從幕後暗中操控國際輿論。美國憑藉超強實力,既要“摸透”世界,又要“把控”國際輿論,為達目的,可謂花樣翻新。但美國應該記住林肯的名言:“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賈秀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