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居德國的大閘蟹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4-10-27 11:32:00 | 來源: 海峽飛虹 |
海峽飛虹報道(駐德國記者 武詩韻):又到了一年中吃蟹的季節。去年曾經有報道説,中國人口中的美味——大閘蟹在遙遠的德國氾濫成災,於是就有商家打算把遠在德國的大閘蟹千里迢迢運回中國來供大家食用。不過這一計劃因為路程問題最終擱淺。那麼今年,僑居德國的中國大閘蟹又有什麼新遭遇呢?
100多年前,中國大閘蟹通過商船壓艙水從中國“移民”歐洲,從此橫行鄉里氾濫成災,成為地方一害。歐洲各國政府一籌莫展,但有頭腦的德國漁民早就想出了對策。住在勃蘭登堡州的漁民施羅德已經做了20多年的大閘蟹生意。
“我1993年就開始賣大閘蟹了,最早在德國還在用馬克的時候,賣50芬尼一公斤,(相當於2塊錢人民幣),現在已經賣到8歐元啦!最早的時候政府會給我們漁民一些補貼,當然也不多。現在完全沒有了,因為我們可以靠它賺錢了。”漁民施羅德説。
去年“聚划算”網上德國大閘蟹回國“省親”的消息被證明只是傳聞。食客們不僅為痛失美味扼腕嘆息,同時也替德國漁民丟掉顧客捏了把汗。事實上,德國大閘蟹在歐洲本土已經有了不錯的銷路。施羅德説,“我的大閘蟹在德國賣得很好,今年我還賣到了比利時和法國。在歐洲賣容易多了,又不需要交很高的關稅,所以我沒有必要賣到中國去。之前倒是有華新公司的人來找我,説可以空運到中國,但是他們的訂單是一週要10到15噸,我哪搞得來那麼多!易北河上一共有五家漁民撈螃蟹,大家努把力能滿足歐洲市場就不錯了,再多就供不起了。”
漁民是個辛苦的營生,很多時候要靠天吃飯,不定因素有很多。説到每年大閘蟹的捕獲量,施羅德説,“一般在5-10噸,當然每年都不一樣。最好的一年我賣了25噸大閘蟹,這幾年有所下滑。今年只有6噸。據説這個和大閘蟹的物種繁衍週期有關,生物學家説12年內大閘蟹數量會顯著下降,也許之後再有所回升。”
賣這麼多年大閘蟹,施羅德的歐洲本土顧客卻少得可憐。施羅德的鄰居史皮斯馬赫先生説,“德國有句俗話:農民不吃沒見過的東西。確實在德國農村,人們只吃傳統食物。任何新的或有異域風情的東西都會産生距離感。很多人完全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另外,美學層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我從來沒有嘗過大閘蟹,因為它們……長得實在太醜了。”
在這個看臉的世界,連食物都要被嫌棄。可是歐洲人民喜聞樂見的龍蝦和皇帝蟹哪又比中華絨螯蟹美貌許多?史皮斯馬赫眉頭皺成一團:“中國螃蟹居然長著毛唉!”
俗話講“兒子是自己的親”,找施羅德買大閘蟹的主要還是亞洲餐館和超市。那麼顧客群眾當中,誰擁有更強的購買力?施羅德説,“這個和顧客的偏好有關。中國客人一般喜歡買大的。越南客人則喜歡買小的。越南人一般用它來做湯。但從重量上來講,越南人買的量比中國人大。因為我撈不到那麼多大螃蟹。我的捕獲量一般是70%的小螃蟹和30%的大螃蟹。”
德國大閘蟹“原生態無污染”的廣告曾引得無數食客朝思暮想,但是它的味道是否真的艷壓國內群芳呢?柏林一家中餐館的老闆娘講,“大的小的我們都得收。但是呢,掰開來我看那個黃也沒多少,沒什麼東西。有的人説來説去,我還是吃公的吧,因為公的大。雖然母的有蟹黃,但這裡的蟹黃跟中國沒得比,差遠了。一個是肉質的飽滿度,另外個頭的大小,都要差很多,不是你們想像中的樣子‘噢~大閘蟹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