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侄女張閭蘅談香港“佔中”:社會是非不分
| 編輯: 劉燕楓 | 時間: 2014-10-31 20:41:58 | 來源: 中評社 |

全國政協委員、愛國將領張學良侄女張閭蘅。圖片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香港中評社31日刊發評論文章,闡述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愛國將領張學良侄女張閭蘅對香港“佔中”違法集會活動的看法。
全文摘編如下:
香港“佔領”違法集會活動已進入第2個月。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張學良侄女張閭蘅就“佔中”接受專訪。她表示,示威者曲解“自由”,反讓守法市民承受損失,令每一個愛國愛港的人激憤。她還直指香港教育出問題,年青人無國家概念,才會作出挾持港人利益的行為。
香港當局太客氣 應嚴厲執行禁止令
張閭蘅認為,無論在何處,示威集會應以不侵佔他人空間,有限度的自由為準則。參與“佔中”的年青人可以表達意見和心聲,但不能侵佔別人的權利,更不應阻礙公共交通和社會秩序。“佔中”示威者不曾理(微博)會不同意見的市民,將行動強加在他人權益之上。
她認為,香港當局實在“太客氣”,應嚴厲執行法庭禁止令,今日的社會有本末倒置,是非顛到的現象,“法律要保障人民權利,犯法就該懲罰,違法與否界限要清晰且不可逾越!”她還表示,全港納稅人共同承擔警隊薪資,但如今警方工作重心在處理“佔中”,難以保障其他地方的秩序以及撲滅罪行。
香港教育出問題 青年身份認同迷思
張閭蘅坦言對香港教育“意見很大”。香港回歸之後廢掉歷史科,學生對身份認同有迷思,亦看不清香港的歷史定位,即使學再多知識亦難明白何謂“事實”。她認為,沒有國家概念的人“很可怕”,青年學生不明白國情,中國法律以及“一國兩制”等的來龍去脈,提出不符合現實的示威訴求還理直氣壯地為之堅持。
張閭蘅指出,上一代港人不曾奢想向英國殖民政府索取任何代價,一味拼命奮鬥,而如今的年青人不願付出,只想“不勞而獲”,不順意就怨天怨地怨政府。在台灣出生的張閭蘅還根據親身經歷指出,香港教育不僅在國家意識上出問題,年青人連基本的禮貌都有待加強,台灣目前的經濟實力無法與香港以及大陸相比,但其最強大的資源在於“人”,台灣亦因“人”而可愛,香港在這方面有待反省。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看“進博魅力” 透過亮眼“成績單”感知中國經濟蓬勃“脈動”2025-11-11
- 第十八屆黃埔論壇在湖南懷化舉行——共擔民族大義 共促祖國統一2025-11-11
- 贛臺薈·第二屆贛臺青年短視頻創作大賽網絡投票正式開啟2025-11-11
- 閩臺兩地生態成果展在福州啟動 “神話之鳥”見證十七載攜手護飛路2025-11-11
- 以武會友 共傳薪火——兩岸青少年武術交流活動在四川達州舉行2025-11-11
- 台灣青年走進金水區鄭州記憶油化廠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