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高官:陸韓FTA讓企業重新思考留在台灣可能性
編輯: 劉燕楓 | 時間: 2014-11-14 16:17:00 | 來源: 台灣《聯合報》 |
中國大陸與韓國自貿實質性談判已經結束,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表示,陸韓FTA不是單純影響産業,還潛在影響心理與對未來的預期;對未來預期不好的時候,企業採取的行動會影響未來五年、十年的經濟走向,那才是台灣最要擔心的事情。
針對陸韓FTA,管中閔指出,他覺得最大困難是台灣沒有共識,從媒體報道來看,台灣仍是非常分裂的看法,“如內部都喬(商量)不定,別人怎麼會關心我們有或沒有一些其他自貿協議?”
管中閔表示,如果去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完,年底就要簽貨物貿易協議,我們足足比韓國人快一年以上,不是當局做不做的問題,而是社會對這件事有分裂的看法,這也是為什麼從服貿到貨貿整個被拖住的原因。今天我們落後別人,當局要先讓民眾接受,有民眾支持才能走下去。
至於陸韓FTA對台灣“最大傷害”為何?管中閔説,數字是可以計算的,問題是要去計算大家對台灣的預期是什麼。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