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高官:陸韓FTA讓企業重新思考留在台灣可能性
| 編輯: 劉燕楓 | 時間: 2014-11-14 16:17:00 | 來源: 台灣《聯合報》 |
中國大陸與韓國自貿實質性談判已經結束,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表示,陸韓FTA不是單純影響産業,還潛在影響心理與對未來的預期;對未來預期不好的時候,企業採取的行動會影響未來五年、十年的經濟走向,那才是台灣最要擔心的事情。
針對陸韓FTA,管中閔指出,他覺得最大困難是台灣沒有共識,從媒體報道來看,台灣仍是非常分裂的看法,“如內部都喬(商量)不定,別人怎麼會關心我們有或沒有一些其他自貿協議?”
管中閔表示,如果去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完,年底就要簽貨物貿易協議,我們足足比韓國人快一年以上,不是當局做不做的問題,而是社會對這件事有分裂的看法,這也是為什麼從服貿到貨貿整個被拖住的原因。今天我們落後別人,當局要先讓民眾接受,有民眾支持才能走下去。
至於陸韓FTA對台灣“最大傷害”為何?管中閔説,數字是可以計算的,問題是要去計算大家對台灣的預期是什麼。
新聞推薦
- 時政新聞眼丨一年之內再赴海南,習近平重點關注這件大事2025-11-07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今天開幕2025-11-07
- 台灣各界人士座談 呼籲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2025-11-07
- 2025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漳州平和縣舉行2025-11-07
- “歸家”App爆火,照見海峽兩岸民心所向2025-11-07
- 今日立冬,順祝冬安!202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