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九合一”選舉攸關未來經濟發展

台灣《中國時報》20日社論表示,台灣“九合一”選舉是台灣兩條路線的一次選擇的選舉,攸關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思考台灣經濟輝煌的過去與現今的困頓,面對大陸經濟崛起及區域整合的壓力,理性的經濟選民應該有所作為。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只有36000平方公里,要養活2300萬居民。土地三分之二是山地,只有三分之一是可以耕作的平原,或作為居住的都市,沒有太多的天然資源。過去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貧困的農業社會能夠有成長奇跡,成為1980年代經濟發展的模範生,主要憑藉的是台灣人民的努力與當局採用自由開放經濟政策。

 

台灣抓住國際市場的機會,出口産品在國際舞臺賺取外匯,發展經濟。結果台灣的産業成長茁壯,經濟走出去,2000年前台灣遙遙領先菲律賓。

 

但從2000年後,台灣就一直在內耗。世界各國與地區紛紛看重大陸市場,台灣離她最近,卻在重重的限制下,自廢武功,不與大陸正常往來。當時台灣當局反對三通直航、反對陸客來臺、反對銀行登陸、反對提高投資大陸凈值40%上限等,造成兩岸不通,只能靠迂迴轉進的電子業撐場面,幾乎百市蕭條,直到馬英九上臺才扭轉台灣的兩岸政策,才與大陸簽訂金融合作的備忘錄(MOU),兩岸才簽訂經濟合作協議(ECFA),進行早收清單的推動。但是因為在野黨的杯葛,後續的《服貿協議》,簽訂了也卡在“立法院”,遲遲不能通過;貨貿協議談得差不多,也不能端上臺面。

 

陸韓已完成FTA談判,韓國FTA全球的覆蓋率將達到62.66%。臺、韓的出口商品,有7成以上是相同的,商品的替代性極高。一旦中韓FTA生效,韓國出口大陸的商品將因關稅調降而大幅提升競爭力,屆時台灣部分輸銷大陸産品恐將受到嚴重衝擊。

 

另外由於陸韓FTA是一步到位,除貨品貿易,還包括服務業,例如金融、計算機、通信等。當前大陸內需快速增長,同時帶動服務業成長,兩岸的《服貿協議》,本來給台灣帶來巨大的機會,現在可能拱手讓給韓國人。而且陸韓FTA不只是短期間的影響。

 

大陸與澳大利亞FTA將會對台灣服務業産生衝擊,讓台灣業者在大陸將面臨更大競爭。台灣經濟問題環環相扣。所得分配、薪資停滯、高房價、人口老化、産業政策不明,都急需解決。台灣已經沒有時間再等了。要反轉台灣現狀,要突破現階段困境,經濟選民是關鍵。

 

上個月底,全球競爭力大師皮克提來臺為台灣競爭力把脈,除了點出薪資停滯,代表産業競爭力沒有提升的關鍵,亦建議台灣應透過與大陸共同形成一個産業聚落,壯大特定領域的産業競爭力,更重要的是,不要讓政治紛擾,延緩台灣經濟成長。

 

“九合一”選舉,不只是“地方選舉”,而是兩條路線選擇的一次選舉。經濟選民應該引領風潮,引領大家在選舉中做出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