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者破解H7N9傳染力強之謎:存適應性變異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11-21 14:34:4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圖為袁國勇(右)與陳鴻霖(左)。(圖片來自香港《文匯報》)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H7N9禽流感病毒的複製腿體系的PB2基因有多種類型的適應性變異,或可解釋H7N9不同於其他禽流感病毒適應機制的原因,令它感染人的能力高於其他禽流感病毒。研究結果近期已在國際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多種禽流感病毒在多個國家出現感染人類的病例,其中H5N1禽流感病毒已在全球令逾600人受感染,當中近半數為死亡病例;H9N2禽流感雖未引起嚴重病症,但血清學及病毒受體研究指病毒具有一定感染人類的能力。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陳鴻霖,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對H7N9、H5N1禽流感病毒及H3N2季節性流感病毒研究發現,不同禽流感病毒的複製腿體系的PB2亞基可能發生不同類型的適應性變異,令病毒能夠在哺乳類動物,包括人的細胞中繁殖。
該項研究又發現,H7N9禽流感病毒的複製腿體系的PB2基因有多種類型的適應性變異,或能部分解釋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與其他禽流感病毒不同適應機制,令它感染人的能力高於其他禽流感病毒,從而發生人類感染並引起嚴重疾病。
研究亦進一步解開了禽流感病毒跨種感染及在人類細胞繁殖的必要條件,併為今後禽流感病毒監測提供了新的跨種感染、傳播及宿主適應分子標記物。(中新網11月21日電)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