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死在“麵食王國”,陜西!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4-11-24 15:58:22 | 來源: 騎驢 |
不得不説,2014年確實是個陜西麵食的井噴年,習連套餐、泡饃上兩會,再到舌尖上的中國,陜西麵食均是以打頭陣的節奏橫空出世啊。讓小編這種不咋吃麵食的人都看得口水直流!
“麵食王國”的陜西,50張高清大圖為自己帶鹽!吃貨必須收藏啊!
—丁丁面—
白鹿原上非常有名的一道麵食,也有人叫它“懶麻食”。也炒可燴,也可以油潑,吃法很多。這丁丁面用的是白鹿原當地的麵粉,非常筋道,吃起來滑滑的,再加上搭配的蔬菜,很解饞也很頂飽。
—饦饦饃—
老陜最愛咥的吃貨之一,尤其以坊上的最出名。好多人都是拿著熱饃夾涼肉,最正經的吃法。
—蛋菜夾饃—
這個就是用饦饦饃夾著各類配料做成的。先抹上一層辣醬,然後鋪一層鹹菜,再夾上兩三個鹹鴨蛋黃,最後再灑上幾粒酥脆的花生米,這樣配合起來吃的夾饃吃起來很有層次感。
—楊淩蘸水面—
好的蘸水面要達到“薄”“筋”“光”。湯汁的味道也很講究,湯內突出油潑生薑大蒜泥和油潑鮮紅辣子,再加上鮮醋和炒熟的番茄雞蛋花,即使只是小嘗一口湯,也會覺得香味滿腹,食欲大增。
—葫蘆頭—
據説這葫蘆頭跟藥聖孫思邈還有著莫大的關係,且不管傳説如何,但這葫蘆頭的香味確實饞翻了不少人,肥而不膩,味道醇厚,又在近些年發展了不少新品種。
—臘汁肉夾饃—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于饃”的簡稱,在陜西有臘汁肉夾饃、臘牛肉夾饃、粉蒸肉夾饃等等。最出名的還是這臘汁肉夾饃,幾乎和涼皮、泡饃等成為陜西美食的代名詞。
—捍麵皮—
捍麵皮以寶雞的最為好吃,筋道、酸辣,具有非常鮮明的西府美食烙印。
—馓子—
逢年過節,招呼客人的必備小食之一,因為油炸而成,所以格外酥脆好吃。
—烤油角角—
富平特色小吃。
—三鮮煮饃—
裏面配料非常豐富,有響皮、丸子、五花肉、木耳等,饃煮好後,往上面蓋上一層現炒的蓮菜肉片,在西安有吃家把這東西叫做“猴戴帽”。
—太后餅—
具有外皮黃焦酥脆,內質層次分明,柔軟可口,油香不膩的特點,久為群眾喜愛。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具有3000年的歷史,最早始於周代。製作時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黃花、木耳,烹湯澆面而成。岐山臊子面以“薄、盤、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點而聞名遐邇。
—鹹湯麵—
在陜西銅川耀州人的飲食中,最以鹹(han)湯麵、蕎面饸饹和窩窩面久負盛名,被譽為耀縣“三面”。和名滿三秦的岐山哨子面比起來,鹹湯麵則知名度小得多,只在當地受歡迎,並沒有打出銅川,走向三秦。
據説,老舍先生當年途經此地,吃了鹹湯麵,盛讚“小小耀縣,竟有北京飯店”。如今,外地人盛傳“不吃三碗麵,不算行耀縣”。
—酸湯麵—
老陜的宴席上必須要出現的麵食,吃完後整個人神清氣爽,這頓飯才能説是完滿了。
—小炒泡饃—
小炒泡饃是泡饃的一個變種或者説一個分支。泡饃一般是湯的,而小炒湯少是幹的。在用料上,小炒增加了黃花菜、木耳、青菜、豆腐幹、雞蛋等配料,加上切成小塊的牛肉,直接用油潑辣子和醋一起炒制。
小炒的味道既有泡饃的濃郁厚重,還有酸辣爽口的獨到滋味。不能吃辣的筒子們一定要提前交待服務員。
—蒸餃—
西安的蒸餃大多以坊上回民做的居多,又以韭黃牛肉餡的最好吃。
—biangbiang面—
面扯的有褲頻寬,油潑辣子再油墨重彩地點綴,這個就不用多説了,有多好吃,陜西人都懂。
—窩窩面—
耀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窩窩面”,可見其有多好吃。但是話説回來這個也是極費時間和功夫的。
—酸湯餃子—
餃子湯汁酸辣鮮香,有蝦皮、香菜、牛油等佐料,很是講究,而餡料則麻味出頭,咬起來很是筋道。
—澄城手撕面—
原名“撅面”,現名“手撕面”。用手撕出來的面勁道爽滑、具有彈性,跟平時用機器或者刀弄出來的截然不同。
—椽頭饃—
椽頭蒸饃是蒲城地區的一種饅頭,因為蒸出來的樣子酷似“椽頭”,所以叫“椽頭蒸饃”。
—褲帶面—
舌尖2里面出鏡的陜西麵食之一,寬厚的麵條,幹柴烈火大鐵鍋造就了一碗最實在的絕頂美味。
—鍋盔辣子—
“陜西八大怪,烙饃像鍋蓋”。這如鍋蓋一般大的饃,就是陜西著名的鍋盔,在陜西人眼裏,鍋盔和辣子是天生的一對。
—合陽踅面—
相傳,踅面是由西漢淮陰侯韓信所創,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踅面在合陽,在東府,那都是相當有名。
而在合陽當地流傳的這句“沒吃踅面沒看線(戲),沒有到過合陽縣”,就更加説明瞭踅面在合陽人生活中的重要。
—戶縣擺湯麵—
戶縣擺湯麵有點像過橋米線,但只是看著像。一碗擺湯麵的好壞最重要的就是那碗老湯,越是陳年的越好,黑黑的醬油色,上面漂滿切碎的韭菜葉。
吃時,夾一小箸麵條,放入湯裏擺一擺,然後再吃,故名“擺湯麵”。戶地民間有樸素而又形象的歌謠形容擺湯麵:“下到鍋裏蓮花轉,撈到碗裏疊絲線,吃到口裏嚼不斷,咽到肚裏香半年”。
—攪團—
真正的吃貨都應該知道“攪團要好,72攪”,可見攪團是非常費勁的一個美食,力道和火候到了,才能保證絕佳的口感。當然,做成攪團後也可以不吃攪團,而再做成漿水魚魚,咱老陜也有叫“蛤蟆骨鬥”的。
—金線油塔—
據傳金線油塔是唐代做過丞相的段文昌家中的一位廚娘創制,後來才傳入民間,因為層多絲細,提起來像金線,放下像金塔,所以取名叫金線油塔。
—藍田饸饹—
藍田當地非常有名的美食之一,一般用苦蕎麥做成。有人説只有藍田的水、玉石和鄉黨,才能做成“藍田蕎麥饸饹”。
—老鴰撒—
老鴰(wa)撒(sa),這三個字要拆開來看,“老鴰”本來應該念lao gua,在這裡讀成lao wa(讀一聲),意思沒變,就是指烏鴉,撒(sa 讀二聲),其實不是這麼寫,應該是左邊一個“月”字旁,右上一個“天”字(就是蠶的上半部),右下一個韭菜的“韭”字(即天字的下面)。
—老潼關肉夾饃—
潼關肉夾饃與其他肉夾饃的區別主要在於燒餅的不同。剛出爐的千層燒餅裏邊是一層層的,皮薄松脆,像油酥餅。咬一口,能掉一桌子渣渣。據老吃家講,潼關肉夾饃最傳統的吃法是用剛出爐的熱燒餅夾上煮好的冷肉,俗稱“熱饃夾涼肉”。
—禮泉烙面—
烙面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燒一鍋開水,將面盛在碗中,反復用開水澆,陜西人稱之為“泖”。然後調上佐料,就可以吃啦。
—臘牛肉夾饃—
—臘汁肉揪麵片—
—麻食—
麻食是陜西一種特有的主食,外形酷似棗核,口感筋韌爽滑,是普通家庭調劑飲食花樣的飯食。
—麥飯—
—面辣子—
面辣子以前是窮人飯,卻成為了獨特味型的地方特色。過去將家中捨不得丟掉的碎節粉條、豆腐絲、木耳絲等散碎蔬菜,和麵粉一起製成漿糊狀,加入油潑辣子等調料調味,將饃泡著吃。
—牛肉麵—
—包子—
—黃桂柿子餅—
這個柿子餅要説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吃到的,因為柿子之後秋冬季有,所以柿子餅就顯得異常的“名貴”了。相傳,當年李自成在西安稱王,不久進軍北京。當時關中正逢災荒,糧食短缺,臨潼百姓就用熟透的火晶柿子拌麵粉烙成柿面餅,供士兵們在路上吃。
以後,每年在金風送爽、柿子成熟的季節,當地人都要製作柿面餅吃,用來紀念李自成。後經廚師們不斷改進,形成了現在的黃桂柿子餅的風格。
—羊肉泡饃—
要問牛羊肉泡饃有多好吃,簡單地看看歷史記載就明白了: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的讚美詩句。明崇禎年間,西安開設了專營牛羊肉泡饃的“天賜樓”。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居西安,曾慕名來此品嘗,倍加讚揚。
1936年,國民黨將領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饃宴請蔣介石。1947年,國民黨競選國大代表時,曾用牛羊肉泡饃拉選票。當時報紙標題有:“君欲競選國大代,請客先吃羊肉泡”。
—牛肉餅—
—元宵—
—削筋面—
流行在寶雞一帶的麵食,地方特色十足。削筋面在和面的時候面要揉硬,然後搟厚,切成長短均勻的細條就好了,做好後吃起來非常筋道。
—羊肉糊卜—
韓城的一大特色麵食,操作工序非常麻煩,但是成品十分誘人。
—黃饃饃—
—疙瘩面—
是三原地方名小吃,一個碗裏擱了三個疙瘩麵糰,配料有臊子、辣椒油、酸湯三種,其實也就是三種吃法。這種面也有人叫它“一面三吃”,顧名思義,也就是三種吃法。分別是幹攔臊子面、過橋面和辣臊子湯麵。
—油潑面—
—發糕—
—陜北羊肉面—
—菠菜面—
菠菜面的綠,好似晶瑩的翡翠,糅合了肉的“香”和菜的“爽”,將“葷”與“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夾一縷菠菜面放在嘴裏,仿佛大口大口嚼著天然維生素。滷肉菠菜面色澤鮮亮,營養豐富。
那翠綠的顏色,全部來自菠菜的汁,是徹徹底底的自然饋贈。
—箸頭面—
這是當時在咸陽吃到的一種面,面有筷子粗,嚼起來很筋道,個人覺得油潑最忒C。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