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實行通關新政 兩地共謀發展提速

喜迎澳門回歸15週年

 

一線故事交通體系融合超乎想像

 

“今後,粵澳旅行的好多行程都可以進一步優化了,往返方便不少。”眼看珠海、澳門間的24小時通關政策終於塵埃落定,小陳和旅行社的同事都開始忙著制定新的旅行産品計劃,他們心裏很清楚,兩地人員交流提升首先利好的必然是旅遊業。不過,這也僅僅是一個開始,“身邊諮詢如何去澳門讀書甚至工作的朋友已越來越多。”眼看澳門回歸十五載,粵澳兩地的相融、相扶、相助不斷惠及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給大家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發展機遇。此次兩地通關新政的推行也只是其中一個縮影,粵澳交通進一步對接的速度正不斷加快。

 

經國務院批准,自2014年12月18日零時起,珠澳之間的拱北口岸、橫琴口岸和跨境工業區口岸將實行新的通關安排,拱北口岸開閉關時間分別提前和延後各1個小時,橫琴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珠澳跨境工業區口岸也將於零時至7時臨時向社會開放。

 

當下距通關新政落地所剩時間已不足一月,粵澳兩地政府都在加緊趕工,讓這一重大利好能順利落到實處。“為了做好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我們一直在非常積極地準備,在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周邊環境的完善上下了大工夫。現在,我們可以説是24小時趕工。”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向記者表示,目前多項設備調試工作已全面展開,“總之,我們這一塊一定不會拖後腿。”

 

澳門特區政府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廳廳長鄭錦華也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已做好有關口岸自助過關通道的增設安排以及相關人員的調配工作。

 

備受關注的粵澳新通道項目也有了新進展。記者從澳門建設發展辦公室工程職務主管沈榮臻方面獲悉,為連接廣珠城軌珠海站和澳門輕軌系統,粵澳政府將在拱北關閘口岸100米左右處設立一個粵澳通道新口岸,新口岸設計人流量為20萬人次/日,由粵澳兩地合作共建,該口岸建成後將極大分流拱北口岸持續增加的通關人流壓力。

 

不僅如此,澳門單牌車還有望于明年順利駛入橫琴,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也將於今年底動工,粵澳兩地交通體系的融合速度超乎想像。

 

成果綜述橫琴發展體現“澳門優先”

 

就在粵澳兩地時空距離不斷縮短的同時,雙方共謀發展的路子也越走越近,橫琴新區的發展便是一個縮影。作為一國兩制背景下探索粵港澳緊密合作的重要平臺,橫琴新區已在不知不覺間步入了開發“五年成規模”階段,粵澳兩地的合作效果初顯。

 

據記者了解,今年1至10月,橫琴新區預計初步實現GDP45億元,同比增長56.8%;實現固定資産投資209.24億元,同比增長38.06%;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54億元,同比增長207%;實際吸收外資2.13億美元,同比增長59.51%。

 

在談到未來的發展時,牛敬向記者表示,橫琴是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十分渴望這一試驗區能在近期獲批,從而為粵港澳地區下一步發展打開新局面。

 

獲逾200澳門企業投資

 

“今年5月出臺的《橫琴新區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十一條措施》再次重申,在同等條件下,新區的土地出讓、産業建設、基礎設施等優先澳門投資,人才公寓等公共資源優先澳門企業和從業人員使用。除此之外,我們還設立了針對粵澳合作産業園項目的産業引導扶持基金,初始規模為100億元。”在介紹橫琴新區發展時,牛敬可謂三句不離澳門。

 

澳門貿促局主席張祖榮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3年粵澳共同參與的橫琴開發項目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正式啟用,粵澳合作産業園招商評審項目的推薦等工作也有序開展,“今年4月澳門特區政府向橫琴推薦了33個本港組織的項目進入佔地4.5平方公里的粵澳合作産業園,項目涉及到文化創意、旅遊休閒、物流、科教文化、醫藥、衛生、高新技術等多個領域。此外,粵澳合作中醫藥産業園商業孵化中心也在7月正式啟用,正式成為澳門的中醫藥、養生、保健科技轉化、健康精品研發、會展企業等進入內地市場的平臺,目前已有24家澳門中醫藥和會展企業使用服務。”

 

根據橫琴方面公佈的信息,橫琴新區到今年10月已經註冊登記的澳門投資企業有204家,用地項目43個,計劃投資總額1695億元,其中橫琴粵澳合作産業園已簽約17個項目,總投資超過539億元。

 

新區打造國際仲裁體系

 

在共同創下華麗發展數據的同時,粵澳兩地在橫琴新區共同進行的制度探索也值得稱道。“橫琴跟上海自貿區不太一樣,我們側重於發展高端服務業,堅持一直以來在服務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方面的努力,進一步為港澳及各地投資者提供一個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牛敬向記者表示,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橫琴新區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5大類72條已於今年3月正式發佈,橫琴當前的企業稅收環境可説看齊澳門。

 

除此之外,在總部經濟政策方面,該區也按《橫琴新區促進總部經濟發展辦法》向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總部企業發展獎勵資金,並逐步落實港澳居民個稅差額補貼辦法,幫助一批港澳人士在橫琴享受個稅補貼。橫琴新區還為澳門居民提供跨境抵押、跨境融資等方面的便利。據統計,目前橫琴新區商業地産項目的購買者中,澳門居民佔60%以上。

 

記者還從採訪中進一步了解到,橫琴新區對接國際商務環境的努力還在不斷深入。“我們的仲裁規則基本成稿,現在在徵求意見環節,年內肯定能出來。而我們的仲裁員隊伍也快組建完成了,整個隊伍控制在50人左右,涵蓋港澳臺及多地高校知名專家學者,他們都十分積極地想參與到這項事業中來。”珠海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吳學艇向記者表示,橫琴新區國際仲裁院的建設進度正不斷加快。為配合橫琴新區金融發展的大趨勢,計劃在明年後策劃成立針對金融爭議的解決中心,“仲裁是國際通行的經濟糾紛解決方式,能夠構建起一套與國際接軌的仲裁體系正是營商環境國際化的重要標誌。”

 

吳學艇表示,為推進橫琴新區“誠信島”建設,將考慮向澳門學習,推進小額消費仲裁製度。商家一旦獲政府授予“誠信店”招牌,就要承諾,一旦産生爭議,將把爭議的案件交給小額爭議仲裁處理。(南方日報記者 鐘嘯 吳哲 發自廣州、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