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額利率兌額鬆綁 人民幣成了香港人的香餑餑

高額利率兌額鬆綁人民幣成了香港人的香餑餑

 

來源:百度

 

“這裡人民幣存款利率這麼高啊?!”看到電子屏上顯示的數字,在香港銅鑼灣駱克道一家匯豐銀行取款的北京遊客林小姐驚呆了。這個在內地市場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日前出現在了香港市場。工作人員告訴她,她眼中的高額利率並不奇怪,一切都源於11月17日開始的香港居民每日兌換人民幣額度放開,加上滬港通啟動,讓香港對離岸人民幣的需求呈現出一片緊俏,各大銀行為了吸引人民幣存儲,紛紛調高人民幣存款利率。身為局外人的林小姐或許沒有料到,一場人民幣業務發力戰已悄然在香港打響。

 

人民幣兌換上升勢頭迅猛

 

自11月17日起,香港居民日兌人民幣2萬元的上限取消,且兌換人民幣從CNY(人民幣在岸價格)改用CNH (人民幣離岸價格)計價。這對普通港人意味著什麼呢?

 

有香港業界人士認為,這是惠港的多重利好。美元如今處於加息週期和升值通道上,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保持平穩,促使人民幣套利交易的空間逐漸擴大。再加上近期滬港通啟動後離岸人民幣市場交易活躍度提高,許多香港居民想要買A股必須使用人民幣,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業務規模增長成為大趨勢。

 

香港渣打銀行算了一筆賬,滬港通開通後香港每日離岸人民幣需求估計在20億元。港人兌換人民幣除買賣滬港通和存款吃高額利息外,也有投資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和股票掛鉤投資。有業界研究指出,取消兌換限額也可刺激離岸人民幣衍生品的需求,比如人民幣股票掛鉤票據(ELN)和股票掛鉤存單(ELD)。通過這種連接,境外投資者可以接觸到更多人民幣計價股票。相對於銀行人民幣定期存款,國債發行的年期長且回報穩定,所以也有港人準備認購人民幣國債而兌換人民幣。21日,國家財政部向香港居民發行30億元2年期人民幣國債,中銀香港預計,由於本次國債發行特別受投資者歡迎,認購散戶應該可以做到每人一手。

 

從多家銀行公佈的鬆綁後兌換數據來看,兌換量上升勢頭迅猛。就在放開當天,香港恒生銀行兌換金額為11月前兩周每日平均兌換額的14倍,中信銀行(國際)和創興銀行當日兌換交投量也比上周平均增加逾10倍。工銀亞洲指出,香港本地客戶兌換人民幣的金額比10月份日均量上升8倍,平均每單金額約15萬元,遠超過以前低於2萬元的金額。

 

銀行紛紛調高利率搶存款

 

為了應對港人對人民幣資産越來越熱烈的需求,許多銀行加大吸儲的力度,令香港銀行業人民幣存款利率6個月翻了兩倍多。多家在港銀行以“最優、特惠、高息”的利率大量吸收人民幣存款。

 

在匯豐銀行最新推出的優惠中,客戶通過電匯兌換人民幣並設立一週的定期存款,可享受高達6.5%的年利率優惠,存入1個月定期存款,則可享受4%的年利率優惠。如果開立保本投資存款,更可享受高達7%的年利率優惠。中信銀行(國際)新推的6.1%預期收益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也獲得不少關注的目光。而目前,內地銀行1年期的存款基準利率為3.25%,5年期的存款基準利率也不過4.75%。

 

“有客戶預約下週一可能大手換匯,將逾百萬元港幣定存提早贖回,轉到利息更高的人民幣計價産品去。”香港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志明表示。有客戶在恒生銀行一次性以3000萬港元兌換人民幣,再利用該行提供的人民幣定存優惠,改做人民幣定期存款。在工銀亞洲,人民幣的定期存款個數上升3倍多,定存金額也有2倍多的升幅。

 

除了傳統定存掀起加息戰外,不少銀行還紛紛推出人民幣高息理財産品吸納存款。在中環、銅鑼灣等地的數家銀行,2至3個月的人民幣理財産品收益率均有上調,其中工銀亞洲提供的一款理財産品,潛在最高收益率達到11%。

 

隨著港人日兌額度的放寬,香港銀行業界預計,銀行業將開發更多五花八門的人民幣計價産品,豐富香港的人民幣理財市場。香港市民是最大的贏家,他們不但有更多投資途徑選擇,即使是放在銀行生息,都可以提高回報。況且日後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利息差距大為縮窄後,普通市民手持人民幣也不必如螞蟻搬家,把錢搬去或匯到內地銀行存款收息。與此相關,銀行業的貨幣兌換佣金收入以及人民幣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也將水漲船高。

 

香港鞏固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香港和內地雖然人民幣存款利率差別大,不過內地是CNY計價,而香港已經改用CNH計價,兩者存在套利差。恒生銀行經濟研究及人民幣業務發展部主管顏劍文認為,CNH的匯價對於市場訊息的反應更大,波動性更高。對港人而言,CNH作為兌換價可以更好地抓住投資的機會,對內地人而言,如果在港追高利率存款的話卻平添了匯兌風險。在綜合考慮了匯率差別、交易成本等問題後,林小姐最終放棄了在香港定存人民幣套利的念頭。

 

而香港如今的人民幣高利率蛋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過去10年,香港居民透過當地銀行,以CNY進行每日上限2萬元的兌換。不過,港人對人民幣及其理財産品的渴求從未停止。有人取消匯兌限制之前就透過券商投資人民幣産品,主要是人民幣計價的股票投資。因為早在2012年8月起,香港就已經放開非香港居民CNH計價兌換人民幣的限制,所以部分人選擇離岸繞道的方式,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而在其他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如新加坡、倫敦,由於沒有居民或非居民的區別,實際上對於人民幣兌換也就沒有限制,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香港改變本地居民的人民幣兌換限制也就成了大勢所趨。

 

如今鬆綁終於塵埃落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説,取消兌換限額後,不但可以便利香港居民參與滬港通等人民幣金融交易,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一個強有力的支持數據是,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已經達到1.1萬億元,而且還在不斷擴大中。

 

有人説,香港金融中心産品向來不及紐約和倫敦,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卻在國際市場鶴立雞群。“滬港通”加上兌額鬆綁産生的輻射效應,將讓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大幅膨脹,其他地區望塵莫及。這,將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核心優勢。(本報記者 任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