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平臺成國際交流新引擎

 

在澳門文化中心廣場上,葡萄牙土風舞社團“伴”的創始人、22歲的澳門理工學院設計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丹尼奧和隊友們在排練葡萄牙土風舞。

 

新華社記者 李 鑫攝

 

來到澳門,經常會看見一些標示提示語除了中文還有葡萄牙文。澳門回歸之後,葡萄牙語和中文一樣,是澳門的官方語言。獨特的語言文化優勢和歷史的機緣巧合,讓澳門擔負起中國與葡語國家更加廣泛交流的使命。

 

2003年10月,由中國中央政府發起、中國商務部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承辦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創立。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東帝汶等7個葡語國家參與進來。到2013年11月,中葡論壇已成功在澳門舉辦了4屆部長級會議,制定了4個《經貿合作行動綱領》,在幾十個領域開展後續工作,分別在各國舉辦了8屆企業經貿合作洽談會。在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還研究和探討了在澳門建立一個平臺及3個中心,即建立中國與葡語國家雙語人才、企業合作和交流互動信息共享平臺,論壇與會國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與會國經貿合作會展中心和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

 

中葡論壇常設秘書處副秘書長姍桃絲爵士是一位葡萄牙後裔,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向記者介紹了中葡論壇11年來的工作。

 

學葡語為什麼這麼熱

 

在澳門60萬人口中,約有3萬餘人是常住澳門的葡語國家後裔,他們很多人是澳門的專業人才,有廣泛的人脈。澳門還鼓勵葡語國家青年到澳門來學習,併為他們提供獎學金。

 

回歸之後,澳門學葡萄牙語的人比回歸前還要多。澳門有很多提供葡文教學的院校和機構,如澳門大學、聖約瑟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理工大學、東方葡萄牙學會等。據2013—2014學年統計,在中小學、在大專院校、在市民葡語學校等學習葡語的人達6595人,單是澳門大學每年有超過1000名學生報讀葡語班。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學習葡語,同時,越來越多的葡語國家的人學習中文。語言是彼此溝通的媒介,人才的儲備對於中葡平臺的建設十分重要。現在很多澳門年輕人都志在投入發展葡語國家商業活動。

 

中葡基金助力雙邊貿易

 

中葡合作發展基金于2013年6月設立,總規模達10億美元,批准的項目包括莫桑比克的綜合農業園項目,在安哥拉生産電線桿與PE管的項目等,同時還有10多個儲備項目。另外,葡萄牙、東帝汶的咖啡廠都在澳門設立公司。澳門特區政府陸續與葡語國家葡萄牙、莫桑比克、佛得角等簽訂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及防止偷漏稅的協定,有效地促進了經貿活動。

 

葡語國家的企業除了在澳門,還積極參與在中國內地舉辦的各种經貿投資促進活動。中國的企業也通過這個平臺走出去。通過澳門舉辦的很多活動,工商、環保、基礎設施投資、貿易投資的論壇、展會,向各方的客商推介投資營商環境,促成商業配對和項目對接。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常設秘書處秘書長常和喜介紹説:“11年來,中國和葡語國家雙邊貿易迅速增長,2003年貿易額是110億美元,2013年達到1314億美元,是2003年的13倍。相互投資也不斷擴大。”

 

“葡”元素瀰漫澳門

 

文化交流也是好戲連臺。

 

一個月前,第六屆中國—葡語國家文化周及葡語國家美食推介會在澳門舉行。異彩紛呈、美食飄香,中西文化元素瀰漫澳門。旨在慶祝澳門回歸15週年的本屆文化周,有中國—葡語國家手工藝市集、澳門土生葡人藝術家作品展、葡語國家話劇、中國及葡語國家藝術團體歌舞表演、藝術團體大巡遊,為澳門市民及遊客呈現系列中葡文化大餐。

 

在澳門居住的葡語國家居民是文化交流的特殊力量,他們建立了很多有特色的社團,如安哥拉風土及友人協會、澳門巴西之家、澳門葡人之家協會、澳門土生葡人協會、澳門佛得角友協、果亞達曼和第烏文化協進會等。他們經常展示他們的風土人情和文化。

 

現在,很多葡語國家在澳門設立了領事代表處,澳門同巴西聖保羅、佛得角普拉亞、葡萄牙裏斯本都締結為姐妹城市。

 

中葡平臺成國際交流新引擎(“澳門回歸滿15”系列報道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