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民主在深圳:深港食品安全標準該統一了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12-24 16:41:30 | 來源: 深圳特區報 |
觀眾舉牌表達意見。 市政協第11期“委員議事廳”活動現場。
12月21日下午,深圳中心書城南區大臺階,市政協第11期“委員議事廳”邀請了多名在深港兩地工作、生活多年的市政協委員,和政府部門負責人、市民一起,圍繞口岸通關、跨境學童問題、食品安全問題以及深港深度融合問題,暢談如何“共建深港優質生活圈”。
本次活動邀請了鳳凰衛視主持人呂寧思擔任主持;現場觀眾中有深圳市民,還有不少在深圳生活工作的香港人,更有專程趕來的香港居民全程參與活動。
焦點
1
通關何時不再人山人海?
委員建議:變“一地兩檢”為“一地一檢”提高通關效率;讓深圳市民通關可走專用通道
今年1-9月份,大約有1.7億人次的旅客從深圳各個口岸出入通關,日均通關旅客達到70萬人次。這組數據的背後,是深圳各個口岸的不堪重負和過境旅客的大排長龍。而主持人的現場調查也正反映了大家對通關感受的不滿:僅有約2%的現場觀眾表示對口岸的硬體設施、軟體服務或者效率覺得滿意。
深港兩地通關何時不再人山人海?怎樣才能讓通關更便捷更人性化?
委員們普遍認為,多年來,深港兩地有關部門的努力讓通關便捷性有了極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導致通關難。
“第一是規劃不夠前瞻性、不科學;第二是設施配套、資源配套不完善;第三是缺乏人性化管理、缺乏應變措施。”市政協委員孫蘊就通關難問題亮出自己的觀點。
孫蘊的觀點得到了不少委員的贊同。市政協委員龔永德指出,深圳灣口岸原設計日通關能力為旅客6萬人次,然而目前深圳灣口岸日均通關旅客量已經超過10萬人次,遠超原設計規劃。同時,原設計中,查驗場地等口岸資源分配向物流傾斜,不符合深圳灣口岸現實人流多於物流的要求,因此制約深圳灣口岸發展。
在配套設施方面,孫蘊指出,福田口岸晚上10點30分以後不允許空載計程車進入,造成提著大包小包的過境居民回家難,也使得藍牌車拉客現象嚴重;深圳灣口岸停車場限制多且費用太高,給因公交配套不足希望駕車前往的人士帶來極大不便。市政協委員莫靜璇也提出一個看起來很小,但是卻非常重要的民生設施問題——通關時人山人海,很多口岸裏,排隊過關的旅客甚至沒法上洗手間,甚至過關後也難以找到洗手間,設施確實不夠人性化。
“這麼多年來,人流物流車流都在急速增長,但通關的管理改變卻不大,這是導致我們通關不便利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一地兩檢’,那麼今後我們能不能由深圳和香港政府共建一個信息平臺,共享旅客信息,探索實現單邊查驗通關?這樣不僅減少一半的人力資源,還將大大提高旅客通關的效率。”市政協委員廖志仁建議。他還提出,深圳居民在通關時並沒有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建議開通深圳居民通關專用通道。另一方面,廖志仁還提出,鋻於深圳灣口岸目前已難以承載通關需求,建議延長通關時間,實現24小時通關。
廖志仁的建議不僅讓現場觀眾揮舞起“讚”牌,其他委員也表示贊同。市政協委員王聯章表示,現在深圳口岸海關、檢驗檢疫、邊檢查驗單位各司其職,分別執法,各有各的查驗區域,各有各的執法要求,各有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我們能不能建一個信息化共享系統,提高綜合執法的效能,健全業務協調機制,讓三部門的基礎資源有效整合,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我非常同意王聯章委員的看法,我建議在深圳陸路口岸推進‘一站式’通關模式,實現進出境人、車、貨‘一站式’申報、查驗和放行,有效整合通關放行環節。”市政協委員王紅軍説。
部門回應
蓮塘口岸將實現“一地一檢”
現場,市口岸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在建設中的蓮塘口岸將實現幾大突破,從而讓委員的建議成為現實:“蓮塘口岸正在建設新的電子平臺,為過境旅客、小車實現一次下車、一次查驗、通關的‘一站式’通關服務。另一方面,蓮塘口岸將開闢潮汐通關通道,根據南北向人流車流調整通關通道,最大程度減少旅客的排隊等候時間。” 該負責人還表示,現有的各個口岸也在進行改造,包括深圳灣交通環境的整治項目、皇崗口岸出入境大廳改造項目等。
焦點
2
如何讓1.7萬“跨境學童”通關更安全?
委員建議:在上學放學高峰期設潮汐車道;在深圳設“跨境學童”學校減少“跨境”求學
很多從深圳各口岸過關的市民都曾經見過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每天早上六點半和下午四點左右都會成群結隊地在各個深港邊境口岸出現,背著書包、身穿各式校服,這些孩子的共同身份是“跨境學童”。他們早上過境到香港上學,晚上再返回深圳的家,當中最大的十六七歲,最小的才三四歲。
據了解,在深圳居住生活、每天到香港上學的“跨境學童”在上世紀90年代僅有約500人,而目前總量已達到1.7萬餘人。根據香港方面初步預計,2014/15學年,“跨境學童”比上學年增長30%,並且這個數字仍在遞增。據預測,2016年深圳口岸將出現跨境學童高峰,學童總量預計超過6萬人次。
“這些孩子牽動著深港兩地的家長,他們是深港兩地深層優質生活的一個融合關鍵點。能不能為這些跨境學童創造一個良好條件?這是我們共建深港優質生活圈的一個重點問題。”主持人呂寧思拋出問題。
莫靜璇説出了“跨境學童”家長的心聲:“最擔心的是安全問題。這麼多孩子跟大量的其他旅客、車輛一起過關,怎麼保障安全?”
市政協委員區綺文認為,事實上,深圳有關部門已經為“跨境學童”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為“跨境學童”開通固定專用通道,部分口岸實現學童免下車通關等。但她認為還有改進的空間:“比如説蓮塘口岸將來實施的潮汐通關通道措施,能否在學童上學放學高峰時段在其他口岸也同樣實施?”
市政協委員林立方則另辟蹊徑提出解決“跨境學童”問題的辦法:“‘跨境學童’不斷增加,各口岸怎麼調整,都很難解決好這一問題。能不能在深圳多辦一些港人子弟學校,讓他們在深圳上學呢?”
林立方的建議得到廖志仁的贊同。他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可以將這部分學童的上學資源投放到深圳,讓這些學童可以自由選擇在香港上學還是深圳上學。
王聯章“接力”建議:“國際學校很昂貴,很多家庭負擔不起,那麼我們可以鼓勵和引導香港的慈善團體、組織來深圳參與辦學。據我所知,有非常多的團體願意做這樣的公益事業,在廣州已有類似的幼兒園出現。這樣的辦學模式,能為‘跨境學童’家長提供另一個選擇,‘跨境’問題也就能解決了。”
另一方面,孫蘊提出,我們除了關注“跨境學童”的安全問題,還要關注他們的心靈成長。
全程參加活動的深大研究生院教授陳淑妮對此也有話説:“其實跨境學童是香港居民,他們享有香港12年的義務教育和免費醫療等福利。事實上,‘跨境學童’的增加為緩解香港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改善香港人口的結構有一定的貢獻。因此,為‘跨境學童’提供通關的便利,不僅僅是我們深圳出入境相關部門的職責,香港特區政府也應該做出相應的努力。建議香港特區政府拿出給力的措施,比如在深圳設立‘跨境學童’學校、讓‘跨境學童’在深圳可以享受香港的醫療福利等。”
焦點
3
深圳人何時不再赴港“打醬油”?
委員建議:深圳食品安全標準與香港接軌,加大執法監督和打擊違法力度
深圳向香港供應優質食品已長達50多年,香港很多超市賣的都是深圳供應的食品。但近年來,卻出現不少深圳市民到香港“打醬油”、買奶粉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廖志仁認為,這一現象透露出深圳市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選擇到香港買食品,是因為香港實行的食品安全標準是國際標準、歐盟標準,高於深圳的食品安全標準。“深圳正在制定食品安全條例,能不能把國際標準引進來,制定更高的食品安全標準,把供港食品的標準變成深圳食品安全標準?”廖志仁説。
“深圳是時候與香港對接,把正常供港食品的標準與提供給市民餐桌的食品標準統一起來,讓我們每天享受更安全的食品。”區綺文贊同廖志仁的觀點,建議在河套地區先行建立起這樣一個統一標準的食品市場。
“比標準更重要的是執行,監督一定要到位!”孫蘊建議,深圳可借鑒香港,用立法和行政兩個體系來令深圳市民吃到更放心、更安全的食品。“例如香港的雞鴨魚肉和蔬菜水果等全部要求標有溯源地,經過嚴格檢測過關才能在香港銷售,深圳能否借鑒這一監督體系?” 對此廖志仁表示支持,他補充説,執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而處罰力度不強一直被市民所詬病,他建議深圳加大對食品制假、售假、銷假行為的懲罰力度,讓市民購買商品更加安全有保障。
王聯章則提出,深圳應該當全國食品安全排頭兵,讓全國的媽媽們都來深圳買安全的奶粉。
▶部門回應
2020年深圳食品安全水準達到或超過香港
就委員和市民關注的深圳食品安全問題,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也現場進行了回應。
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香港的食品安全水準比較高,是因為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標準、嚴格的保障制度和懲罰機制。深圳食品安全水準的提升,也離不開這三個方面。另一方面,他指出,食品品質不是監管出來的,是生産出來的,希望社會共同關注食品的源頭安全。
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深圳已啟動食品藥品保障提升工程,從今年起至2020年,深圳市政府將投入超過20億元,專門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準。其中,在農産品、蔬菜和肉製品、水産品領域,政府投入資金將超過8億元。
根據規劃,從今年到2017年,深圳食品監督抽查次數將從現在的每千人不到兩個批次,達到香港現有水準,即每千人9個批次,而這一標準在發達國家是每千人5個批次。到2020年,深圳的抽檢標準目標是達到每千人9.5個批次,超過香港現有水準。“我們的標準是‘國標’加‘港標’,6年後,深圳在某些指標方面將超過香港”。
從今年到2017年,深圳計劃耗資8億元在全市織一張“食品安全網”,這個網就是1000個食品安全監測點,其中包括21家食用農産品批發市場、100家食用農産品配送企業、400家農貿市場和100家大眾超市等,都將建立實驗室或監測設備,有關大中型批發市場也將實施“三班倒”檢測。此外,深圳目前正在徵求深圳特區食品安全條例的意見,今後我市將通過食品安全法規進一步推進食品安全水準的提升。(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元春 唐珊珊/文劉羽潔/圖)
你給深港融合打多少分?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元春
在活動現場,主持人呂寧思請觀眾為深圳和香港之間的融合打分,結果出現了20分、70分和80分的不同分數。
打20分的是一名在蛇口工作的深圳青年。他表示,在工作中他經常往返深港之間,感覺兩地營商環境與國際接軌的程度上差距還不小,兩地制度層面上融合與自己的期待還有相當的差距。
另一名在前海工作的市民則有不同看法:“前海經深圳灣口岸過關到香港,吃飯購物都很便捷。”這名市民認為,兩座城市的融合需要一個過程,不可以操之過急,通過兩地的努力,將來可以做到80分、90分甚至滿分。
一名在深圳工作生活的香港青年也認為深港融合做得相當不錯。 “全國哪有兩個這樣重要的城市能夠如此互補而又親密?”他説,深圳和香港的生活其實很接近,應該打80分。
政協委員區綺文也打出了80分。她説,從民間角度看,深港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同城化,僅從生活層面看,不光是深圳市民跑去香港買日用品,香港人在深圳的消費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她所認識的女性朋友就有到深圳來做旗袍、唱粵劇、學拉丁舞的,還有很多香港市民到深圳書城來買書。不光深圳人拖著箱子過去“買”,香港人也同樣拖著箱子過來“買”,只是買的內容不一樣。
對此,委員們提出,深港融合應該是互相保留特色,但又加強交流。而除了經濟方面的交流合作,人文方面的交流也非常重要。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