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海滄保稅港區啟動通關新模式

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24日披露,該局受理並快速放行了廈門海滄保稅港區首批“分送集報”貨物,即216噸高密度聚乙烯。這意味著“分送集報”通關模式在廈門海滄保稅港區正式啟動。

 

“分送集報”是“分批出區,集中申報”的簡稱,指符合條件的特殊監管區內企業為提高清關效率,對一線檢驗檢疫合格的保稅倉儲貨物,二線多批次出區分銷到國內,並集中報關報檢的通關模式。以往,保稅倉儲貨物二線出區需批批報關報檢,不僅通關效率低,企業關務費用高,而且批批繳稅,降低了資金的使用率。

 

為了提升貨物通關效率,促進保稅港區新業務的開展,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以“有效監管方便進出”為原則,結合保稅港區預檢驗制度,研究出臺了以企業誠信為前提,以品質風險分析為基礎的“分送集報”貨物監督管理規範。

 

“這一監管方式讓我們這些誠信經營的企業享受到通關的便利,只要按照檢驗檢疫機構要求做好貨物出庫流向登記,集中時申報數據核銷準確,15分鐘就可以完成申報、核銷及放行工作,同時也節省了我們的大量代理費用,提升了現金流量,減小了融資難度。”廈門海滄保稅港區海翼供應鏈的關務經理林先生説。

 

廈門海滄保稅港區成立以來,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目前在海滄保稅港區實施的檢驗檢疫監管制度中有五項與上海自貿區完成對接,分別為分線監管機制、進境貨物預檢驗、第三方檢驗結果採信、全球維修産業監管、入出境生物材料(製品)風險管理。

 

廈門海滄檢驗檢疫局人士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下一步還將以福建自貿區建設為契機,按照廈門“立足綜改,借鑒上海,對接台灣,敢行敢試”的總體思路,加大對自貿區檢驗檢疫政策的研究,大力推進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中新財經廈門12月24日電 記者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