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2-29 09:45:41 | 來源: 人民日報 |
中國與周邊國家打造更加緊密利益共同體的願景,將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中變為現實
邊境地區作為連接中國與眾多鄰國的門戶和紐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是“一帶一路”建設向前推進的必要前提和保障。目前,中國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個陸上鄰國解決了邊界問題,未劃定的中印、中不邊界地區也總體保持穩定安寧。中國邊境地區整體狀況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願普遍上升。
邊境地區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依託。邊境口岸作為通道節點,在中國對外開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不斷顯現。近年來,中國積極開展亞洲公路網、泛亞鐵路網規劃和建設,與中亞、南亞及東南亞國家開通主要公路通路13條,鐵路8條。此外,油氣管道、跨界橋梁、輸電線路、光纜傳輸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積極成果。這些設施建設,為“一帶一路”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邊境地區經濟合作不斷發展是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加速器。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積極建設邊境經濟合作區、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立足上海合作組織、大圖們江倡議、大湄公河次區域三大板塊,與鄰國建立多邊合作框架,區域、次區域經貿合作不斷升級。這些合作無論是涉及的國家,還是經濟發展架構規劃,都與“一帶一路”密切相關。
需要看到的是,當前中國邊境地區對外合作也面臨一些突出挑戰。恐怖主義、販毒、跨境有組織犯罪等時有發生,一些跨境基礎設施建設仍較為落後,經濟合作水準層次低,法律規範不健全,口岸管理觀念和手段落後,通關和跨境運輸便利化水準也有待提升。
為了打造互利共贏的周邊利益共同體,助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實施,邊境地區首先需要內引外聯,有效運用地方政府間合作機制,優先推進具有支撐作用、可實現互利共贏、符合國家發展長遠目標的戰略性項目,積極吸引鄰國參與,將地緣和經濟互補優勢切實轉化為務實合作成果,深化區域經濟合作。
與此同時,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絲路基金等,邊境地區一方面需要不斷推進口岸、道路橋梁、管線管道等跨境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和打通國際綜合運輸通道,同時也要著力於通關、質檢、標準等軟體建設,提升綜合服務水準。為了維護好邊境地區秩序,則需要繼續加強邊界管理,與鄰國強化邊境地區執法安全合作,加大防範打擊各類跨境違法犯罪活動力度,妥善處理跨界民族和宗教等非傳統安全問題。
展望未來,中國同周邊國家的邊境地區合作之路完全能夠越走越寬廣,中國與周邊國家打造更加緊密利益共同體的願景,將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中變為現實。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