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共濟促和諧—香港“佔中”反思錄之二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12-29 10:17:02 | 來源: 新華網 |
圖片來自網絡。
違法“佔中”給香港社會造成“纍纍傷痕”。反思“佔中”,一大教訓就是要包容共濟,努力促進社會和諧,這是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市民安居樂業的關鍵所在。
本次煽動“佔中”非法聚集的少數人,用違背基本法的政治主張挑戰“一國兩制”,是在破壞和諧;用違法行為挾持主流民意,是在破壞和諧;為了一己之私長期霸佔道路,癱瘓交通,影響民生,是在破壞和諧;面對大多數市民的反“佔中”呼聲,少數頑固分子一意孤行甚至對抗法庭禁制令,是在破壞和諧;因為“佔中”和反“佔中”,朋友反目甚至兄弟鬩墻的情形不斷上演,是在破壞和諧……一場“佔中”鬧劇,給香港社會造成巨大撕裂和分化,少數人甚至還在繼續製造“裂痕”,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
古有雲:和則治,治則興;爭則亂、亂則衰。香港同胞應該倍加珍惜、全力維護和諧穩定的大局,以國家的根本利益和香港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為依歸,避免紛爭與內耗,形成協同與合力,共同應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
首先,必須維護並促進“一國”和“兩制”之間的和諧。香港社會要樹立正確的國家民族觀念,增強對國家的認同和向心力,從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宗旨出發,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要充分認識到,“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于“一國”之內。香港依照基本法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必須在堅持一國原則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國家主體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尊重國家實行的政治體制以及其他制度和原則。要真正做到在“一國”之內,“兩種制度”的和諧並存,共同發展。
其次,要保持並促進香港和內地的良性交流和互利共贏,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目前,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香港是內地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和主要出口市場之一,是內地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內地與香港還互為外來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地……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香港與內地日益緊密的交流合作,拓寬了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利於香港同胞的福祉,利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應該看到,隨著交往的日益頻繁,兩地關係也出現新的情況,民眾交往中難免發生一些小摩擦、不和諧。對此,兩地同胞要多一些包容、理解,少一些誤解、隔閡。內地民眾理應尊重香港市民的生活習慣、心理感受,遵守香港當地的法律法規。香港市民也理應有足夠胸襟笑迎八方來客,切勿戴著“有色眼鏡”歧視內地遊客,更不能任由極少數人借題發揮、“上綱上線”,破壞兩地同胞之情,抹黑、詆毀“一國兩制”。
同時,香港內部的和諧與穩定也至關重要。香港是一個自由開放多元的社會,也是中外交融的國際商業都市,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不僅符合香港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以及外來投資者的共同利益,也是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的重要條件。不論是面對經濟民生議題,還是處理民主政制問題,社會各界都應發揚包容共濟、尊重法治、維護秩序的優良傳統,求同存異、互諒互助,不斷鞏固社會和諧穩定。必須指出的是,少數政客為了反對而反對,搞所謂“不合作運動”,頻頻“拉布”阻撓議會議事和政府施政,最終只會損害香港民生福祉和整體利益,“買單”的終歸是廣大市民。
“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一曲膾炙人口的《獅子山下》,曾令萬千香港同胞熱血沸騰。經歷了“佔中”的陰霾,大家必定更加珍視團結的價值。讓我們秉持“團結奮鬥、和衷共濟”的“獅子山精神”,凝聚在愛國愛港旗幟下,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眾人划槳開大船”,攜手建設更加美麗的香港。(文/孫楠)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