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兩岸協議難過關的根本原因是互信不足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12-30 16:20:4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卡在“立法院”,貨貿協議談判費時,遲遲無法簽署,就算簽署了,如何闖過“立法院”這關,更是一大難題,以致台灣參與國際經濟整合的腳步,停滯不前。台灣《經濟日報》28日社論指出:台灣對外貿易依存度超過140%,如此高的依賴度,在國際經貿快速整合的今天,當然應該積極參與,否則就要被邊緣化,走過艱困的2014,面對新的一年,台灣要用什麼策略來為自己解套?
關心國際經濟整合的人大概都知道,目前在WTO中登記的雙邊與多邊自由貿易協議(FTAs)已經超過500個,其中已經生效的超過300個,而且大多數都是在2000年以後才簽署的;也就是説,近年來經貿全球化的腳步正在快速的行進。
在選擇洽簽FTA的夥伴時,由於兩岸貿易佔台灣對外貿易總合的28.7%,是台灣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因此台灣當然應該優先解決與大陸自由貿易的問題。然而,由於兩岸政治上的敏感,有許多台灣人擔心經濟會過於“傾中”,對於與大陸洽簽FTA有些不放心。因此,在兩岸洽簽FTA的同時,台灣也必須同時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如此才能分散市場,確保台灣的經濟不會過度傾中。
但是,中國大陸擔心台灣因為擴大與其他國家的經貿關係,而導致國際上造成兩個中國的事實,這是大陸一直憂慮台灣參與國際事務,或是與其他國家洽簽FTA的最主要原因。換言之,雙方對彼此的信心不足,是目前兩岸ECFA後續協商進度緩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過去6年之間,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洽簽了21個協議。為了未來兩岸關係可以持續下去,“九二共識”應該作為全台灣的共識,雙方可以藉此保持一個創造性的模糊,擱置主權爭議,先解決一些重要的經貿議題,這才能給兩岸人民帶來最大的福祉。另一方面,大陸也應該了解,台灣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經濟體,國際貿易與國際空間是台灣人民生存的必要條件。
不但如此,在國際生産鏈逐漸複雜化的今天,兩岸生産鏈的結合也不僅兩岸而已,而經常是台灣、大陸與其他國家之間生産鏈的結果。比方説,許多高科技産品,是台灣先從國外拿到最新的技術,然後再把此一技術引進大陸去生産,而讓兩岸的經濟結合與國際接軌,兩岸攜手賺外國人的錢,因此,兩岸合作與國際接軌,將可以共同提供臺商及陸商有更多生産鏈結合的機會。
文章認為,大陸市場大,能容忍的空間較大,而台灣人民對於大陸的信心不足,因此需要大陸主動釋放給予台灣更多國際經貿機會的空間;另一方面,大陸是台灣的最大市場,兩岸的自由貿易協議也應該儘速簽署,讓台灣先一步進入大陸市場。同時也可以減輕大陸擔心台灣想要脫離大陸,或是操弄兩個中國的可能。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