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20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50措施促深港合作

深圳前海2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50條措施促進深港合作

 

到2020年建成香港優勢産業十大集聚基地

 

7日,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第一座永久性公共建築“法治大廈”動工。與法治大廈同時動工的20個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額1035億元。

 

12月4日,前海推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促進深港合作方案》:到2020年,要在前海實現“萬千百十”的發展目標:即由港資、港企開發使用的建築面積超過900萬平方米,港資服務業規模突破一千億元,成功孵化培育的港資創新創業領軍企業超過一百家,建設香港優勢産業十大集聚基地。前海改革創新大力吸引了港企港人參與前海開發建設。

 

根據方案,深圳前海出臺50條政策措施,分為八大方面,包括:進一步擴大對香港開放,為香港服務業拓展市場空間和經濟腹地創造條件;積極推動設立廣東自由貿易區,促進深港市場要素跨境流動;積極爭取國家部門支持,推進深港金融深度合作,建設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深化深港兩地在科技、文化、專業服務領域的合作;創新開發建設模式,形成深港共同開發建設新格局;拓展香港專業人士就業創業空間,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機制,創新深港人才合作發展模式;借鑒香港成功經驗,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常態化合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密切深港合作。

 

作為國家批復的唯一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示範區,前海充分借鑒香港的成熟經驗和成功做法,著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疊加優勢,以立法確定前海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前海不僅承擔著經濟改革的任務,在法治建設上也要‘先行先試’。”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表示,法治創新是前海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深圳一流法治城市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目前,前海法治建設在立法、司法、執法三個層面有所突破和創新,前海法庭在全國首創“港籍調解”與“港籍陪審”制度,並全國首創“e送達”司法服務,為前海發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法治環境。以前海法庭為基礎的前海法院,也即將掛牌成立。該法院不設審判庭,採用主審法官制配置審判團隊,建成後將成為以涉外商事為主要特色,涵蓋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司法改革創新示範法院。前海還在全國首創資本市場商事仲裁、商事調解、行業自律、行政監管“四位一體”解決糾紛的前海模式,並建立全國唯一海事物流仲裁中心、唯一跨境調解聯盟。深圳國際仲裁院構建多元化、國際化的糾紛仲裁和調解機制,是全國唯一以專門立法形式確定管理運行模式的仲裁機構,目前調解案件當事人的來源已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