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媒體關注“張王會”:兩岸關係發展重要里程碑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2-12 16:52:06 | 來源: 人民網 |
人民網2月12日訊 11日下午2時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與台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鬱琦在南京會面。這是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一次正式會面並交換意見。會面之後,雙方分別召開記者會。此次“張王會”受到各方媒體廣泛關注。
台灣《中央日報》發表文章説
自1993年第一次辜汪會談,兩岸交流走了20年,終於走到了這一步;這不但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將為歷史的進程埋下伏筆。
2013年10月,王鬱琦與張志軍在印尼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場外“自然互動”,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已嗅出一絲不尋常的氣息,果然,不久後即傳出相關單位正在規劃“張王會”的訊息。王鬱琦和張志軍是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其正式會面的意義遠高於持續進行中的的兩會(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談;當然也不同於之前的“胡連會”或者“習連會”,但不可諱言的是,兩岸能走到今天,的確有賴於之前一路以來建立的關係、溝通管道與互信基礎,一步一腳印,始能有如今跨出的這一大步。
台灣《聯合報》報道説
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稱,這是兩岸自1949年隔海分治以來,首次兩岸事務主管官員的正式會面,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史上意義非凡,對建構兩岸常態化互動關係更具重要意涵。馬英九表示,這次深具時代意義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對兩岸交流至今的重大議題務實溝通、有效處理,也達成多項共識、成果豐碩,例如雙方同意建置“聯繫溝通機制”,以及加強在大陸就學台灣學生的醫療保障等。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
兩岸輿論針對這個歷史性的會面呈現出很大溫差,台灣方面寄予“張王會”(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和王鬱琦會面)重要政治意涵,但大陸顯然只是將“張王會”定調為低階事務性會談。
受訪的大陸學者向《聯合早報》分析,“張王會”屬於低階事務性會談,不宜過度政治解讀。主管兩岸事務的負責人首次正式會面的歷史意義在於,兩岸人民交往之中的許多共同事務,需要兩岸事務部門的負責人之間展開接觸,搭建一個常態化聯繫機制,建立互信與交流。
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
認為,在較長時間裏,兩岸關係中經濟都處於最重要地位,政治問題靠邊站。而現在,北京想把政治問題放到核心位置,台北則想把政治問題放到一邊。對週二兩岸會晤成果持有限期待是明智的,因為政治突破的條件並不成熟。兩岸雙方都各有約束,不過這次會晤仍對建立溝通渠道、為進一步接觸交流打下堅實基礎能帶來實質性進展。政治問題放一邊,兩岸執政當局需要經常性接觸往來才能管理好彼此之間越來越緊密的實際聯繫。
美國僑報網
認為,外界對習近平任內如何執掌對臺事務充滿期待。“新的領導肯定是想有所作為,”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説。“無論是連戰還是宋楚瑜都是以在野黨領袖的身份訪問大陸。現在要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尤其是在深水區,黨際交流是有局限的。所以,面對和解決一些政治議題,還需要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之間展開對話,甚至包括領導人之間的見面。”
“但要想有所作為並不容易,”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教授鄭振清説。“這中間有很多步驟,不可能邁上很高的臺階,只能小步快走。”
至於王鬱琦首次“登陸”行程選定的用意,李義虎分析,南京和上海都是具有民國風特點的城市,象徵意義或許更大。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稱,台灣陸委會負責人王鬱琦與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南京展開正式會面,這項兩岸65年來最高層級的會談得以舉行,是兩岸多年來致力關係正常化的成果。
新華社援引專家觀點報道
“‘張王會’成功舉行,國臺辦和陸委會商定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機制,這是兩岸關係發展60多年來的一項重大突破和進展。”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説,雙方討論的事宜都是當前兩岸關係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相信今後相關成果都能在兩岸共同推動下儘快實施。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指出,“張王會”的歷史意義不言而喻。在可預見的未來,張志軍回訪台灣,無疑將對進一步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
指出,此次“張王會”標誌著兩岸事務的主管部門建立了直接的、常態化的聯繫。直接,意味著不費時、不拐彎;常態化,意味著少曲解、少干擾。在兩岸兩會繼續保持商談的同時,現在又多了一個解決兩岸問題的渠道,溝通又深入了一步。
珍惜“張王會”和兩岸關係成果的前提是,不挑釁雙方的互信基礎,不破壞增進了解的共同目標,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岸才有可能坐下來抽絲剝繭整理歷史與現實的重重難題,“張王會”才能向更深入走下去。
《新京報》援引中國社科院對臺學者褚靜濤觀點
指出,從兩岸恢復三通以來,兩岸關係逐漸向暖,雙方的合作已經涵蓋了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等多個領域。過去,兩岸的交流合作更多的是民間交流,通過海協會、海基會這兩個民間平臺開啟“小兩會”時代。
褚靜濤稱,實際上,海協會、海基會在交流決策過程中都是依託于雙方的官方機構,大陸方面是國臺辦,台灣方面是陸委會。此次“張王會”是兩岸官方機構首次會面,這意味著以往雙方交流的幕後機構走向了前臺,對未來的兩岸關係影響深遠。
褚靜濤表示,此次會議後,張志軍主任很有可能對台灣回訪,這將是近年來國臺辦主任首次訪台,將對未來的兩岸關係發展奠定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王治國認為,“張王會”順利舉行開啟兩岸交流溝通新模式,標誌著雙方在推動政策對話上邁出重要一步,有利於爭取兩岸交流合作新進展,新突破,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力。
《環球時報》
援引學者觀點,“張王會”是國民黨2008年重新執政以來,馬英九當局努力爭取與大陸進行良性互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從過程來看,6年來兩岸在相互理解與尊重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政治互信十分關鍵。更重要的,這是一個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實現的訪問。“張王會”標誌著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間的直接對話與溝通平臺的建立,這一突破性進展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意義,是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的新起點。
新聞背景:
兩岸之間對話商談發展不易。自1949年相互隔絕後,兩岸在長達近40年裏無任何公開接觸與商談。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為應對不斷出現的兩岸突發事件,兩岸才開始成立臨時性的談判組織,進行“應急性、專題性”商談。1993年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成功舉行“汪辜會談”後,逐漸建立了海協會與海基會制度化商談模式。但後來李登輝和陳水扁大肆鼓吹“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推行“台獨”施政,嚴重違背了兩會關於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使兩會商談被迫中斷十餘年。直至2008年國民黨在臺重新執政後,兩會商談才得以恢復。但是無論“應急性、專題性”商談還是兩會制度化商談,兩岸都是通過授權民間團體加以實現。而“張王會”則是兩岸歷史上首次由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直接會面溝通,雙方會面層級已發生質的突破,標誌著兩岸推動政策對話進程邁出關鍵一步。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