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糕點美食大蒐羅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4-02-28 10:13:37 | 來源: 北京旅遊網 |
【驢打滾】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麵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麵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搟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豆面糕以黃豆面為其主要原料,故稱豆面糕。但為什麼又稱“驢打滾”呢?似乎是一種形象比喻,制得後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這一點連前人也發出疑問。《燕都小食品雜咏》中就説:“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裏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還説:“黃豆粘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于炒豆面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可見“驢打滾”的叫法已約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麵,改用江米麵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灌腸】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腸要算得上是物美價廉,絕對的大眾化。這種純北京式的真正土産多少年來在集市、廟會上隨處可見,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來唱主調。説實話,吃灌腸不在乎解餓,只是領略它的風味,過過饞癮。
在北京的傳統風味小吃中,要講風味,這外焦裏嫩的灌腸味道最奇特;要講傳統,它更是千古不變,無論是誰,依舊將煎好的灌腸蘸上蒜汁;依舊是用小竹籤一片片扎著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沒有一點情趣了。聽老人們講,當年,地安門外後門橋東西兩面各有一家灌腸鋪,在北京很有名。橋東一家較老的叫福興居,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關張后便只剩下橋西的合義齋一家了。當初,這合義齋也是以經營灌腸而出名,不過,今非昔比,當年的合義齋如今早已經改頭換面,成為一家經營多種風味小吃,門臉兒修得古色古香的舖子了。
灌腸是把澱粉加紅曲灌到豬腸子裏面。不過,這種講究品質的貨色現已不易吃到了,通常在廟會、夜市上所見到、吃到的,只是用澱粉加上紅曲捏成個棒槌形,切成片後上鐺煎,滋味當然不如真正的灌腸。
【奶油炸糕】
它是最有營養價值的北京小吃,用上好麵粉為原料,先燒適量開水,水開後,改用小火,將麵粉倒人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麵糰由自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面。白糖用水化開,香草粉用水化開,適量雞蛋液在碗內攪勻,分幾次加入燙面中,最後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勻。
鍋內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為後兩種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燒至冒煙後,改用小火,此時將揉勻攪拌好的麵糰,500克分成40個均勻小球,人油鍋前用手摁成圓餅,逐個下人油中,待餅膨起如球狀,並呈金黃色時撈出,滾上白糖即成。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裏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
除奶油炸糕外,還有黃米麵炸糕和江米麵炸糕(用水磨米,品質最好),面均要加水和好後發酵,面和得不要太硬,要適當揉進一點鹼。製作時抓一塊面約一兩,用手指在中間按一個坑兒,包進豆沙餡,將口封嚴,隨包隨入溫油炸至金黃色。此種炸糕外焦裏嫩,香甜可口,很受歡迎。
【艾窩窩】
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愛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 《酌中志》中説:“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由此可見這種食品是用糯米洗凈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曆年間稱之為窩窩的 食品。但為什麼後來又成為愛窩窩呢?在清人李光庭的《鄉諺解鈁》一書中找到了説明。因為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説:“禦愛窩窩。”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説“禦”字,所以省卻了“禦”字而稱“愛窩窩”,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間。
愛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後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雜咏》中説:“白粉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挫。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愛窩窩。”還注説:“愛窩窩,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極爛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餡,用麵粉團成圓形,大小不一,視價而異,可以冷食。”
【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按北京習俗,農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黃。因此每當春季豌豆黃就上市,一直供應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産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黃是北京傳統小吃,同蕓豆卷一起傳入清宮。
豌豆黃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豌豆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原為回族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倣膳飯莊所制最有名。北京的豌豆黃分宮廷和民間兩種。豌豆以張家口出産的花豌豆最好。
【京八件】
京八件分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酒皮細八件三種。它們都是有餡的點心,區別主要在於皮:酥八件是酥皮類的點心,兩次和面,層面層酥;酒皮和奶皮八件是硬皮類的點心,一次和面,分別加入適量的黃酒、白蘭地或鮮牛奶,素以具有酒香和奶香。此外,它們的形狀略小于大八件,花樣也少一些。
京八件的餡多為炒餡,主料分別有白糖、山楂、棗泥、澄沙等,再加一些子仁、桂花、玫瑰、蜂蜜等輔料。細膩提絲,口感綿軟,帶有蜂蜜的清甜芳香,因此也稱為“蜜餡”。
京八件總的特點是:色澤潔白(若用豆油、菜子油和面,皮色則稍黃),口感酥松綿軟,口味純正甜、鹹,此外,還分別有酒香、奶香、棗香、豆香以及子仁香和天然鮮花香等等。現今八件的外形有扁圓、如意、桃、杏、腰子、棗花、荷葉、卵圓等八種形狀,餡有玫瑰、香蕉、青梅、白糖、棗泥、豆沙、豆蓉、椒鹽等八樣。這是京八件的一層新含義。
因為京八件來源於宮廷禦膳房,所以在配料、製作方法以及成品的形狀和風味上,基本保留了原來的特色,如京八件的皮料製作,漢族一般多用大油,滿族則除用大油外,還要加些奶油。
一般來説,如今的“京八件”是以棗泥、青梅、葡萄幹、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等八種原料為餡,用油、水和面做皮,以皮包餡,烘烤而成。一般做成扁圓、如意、桃、杏、腰子、棗花、荷葉、卵圓等八種形狀。 有福字餅、祿字餅、壽字餅、喜字餅、太師餅、椒鹽餅、棗花糕、薩其瑪等。
【大八件】
分別是:象徵幸福字的福字餅;象徵高官厚祿的太師餅;象徵長壽的壽桃餅;有方形帶有雙“喜”字的喜字餅;有象徵財富的銀錠餅,是椒鹽鹹酥餡;是像一卷書的卷酥餅,也是椒鹽鹹酥餡;有諧音“吉慶有餘”的雞油餅;還有棗花餅,可能寓意年輕的夫婦早生貴子,而且要有男有女花搭著生。
【小八件】
“小八件”則是做成各種水果形狀,有小桃,俗稱壽桃,小杏,諧音幸運、幸福,小石榴,石榴多子,小蘋果,平平安安,小核桃,和和美美,小柿子,事事如意,小橘子、棗方子等也各有寓意。“小八件”塊兒小,重量比“大八件”要輕,此外還有酒皮“細八件”,用料更講究,做得更精細。
“小八件”京式糕點製作上在繼承老北京民間糕點的基礎上,又融合了西式糕點的製作工藝,選用了營養、綠色、健康的玫瑰豆沙、桂花山楂、奶油栗蓉、椒鹽芝麻、核桃棗泥、紅蓮伍仁、枸杞豆蓉、杏仁香蓉等八種餡料,並配以植物油、蜂蜜等輔料。在造型上有壽桃形,寓意祝壽,元寶形寓意財富,宮燈形寓意喜慶,如意形寓意吉祥如意等,分別代表“福、祿、壽、喜、富、貴、吉、祥”八種適合當今人們美好願望的字符,寓意八項美好的祝願。
新聞推薦
- 時政長鏡頭丨共“進”未來2024-11-04
- 中國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有望突破30億2024-11-04
- 第136屆廣交會:小産業贏得大市場2024-11-04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閉幕2024-11-04
- 發團金門!福建遊客:親切又神秘,期待2024-11-04
- “60後”臺胞秦巴腹地覓鄉愁 紮根40載心安即為家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