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目擊:高水準對外開放 香港繼續當橋梁

在全國政協特邀香港人士界別駐地貴賓樓,已經是政協常委的伍淑清,回憶過去,展望未來,對開放感觸良多。

 

1980年,伍淑清協助父親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她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全過程。

 

新一輪對外開放如何實現高水準?伍淑清委員認為首先需要高水準人才。中國經濟強大了,很多企業“走出去”投資,但不了解國際市場遊戲規則,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與30多年前相比,現在國際國內形勢變了。”她説,未來的對外開放中,吸引技術比吸引資金更重要。

 

伍淑清直言,現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資,追捧世界500強,而且很多地方一窩蜂、一個模式搞開發區, “千區一面”,惡性競爭。應當統籌規劃,讓地方各顯特色。

 

“下一步對外開放,香港可以繼續發揮好橋梁的作用。”伍淑清認為,香港語言、規則都跟世界接軌,內地企業利用香港“走出去”,也有利於消除外國一些不必要的擔心。

 

另一位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也很早就到內地投資。不管是在小組會發言,還是接受媒體採訪,他都對“高水準對外開放”津津樂道。

 

唐英年説,改革開放30多年來,香港為內地對外開放做出了很大貢獻。現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雖然有些人對香港未來的角色定位有疑問,但他相信機遇大於挑戰。內地第三産業發展的空間非常大,而香港在金融、展覽、旅遊、專業服務等方面都富有經驗,可以為內地的第三産業發展提供幫助,實現雙贏。“希望香港能在國家的改革開放進程中繼續做出貢獻。”本報記者 尹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