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中國太空項目 稱深度及規模值得重視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3-13 10:28:14 | 來源: 環球時報 |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3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將在太空取得何種成就?
都柏林的太空專家布萊恩·哈維用“龜兔賽跑”來形容中國與競爭對手相比所取得的進步。他常説,中國人發明瞭火箭,但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最終將衛星送入軌道。此後,中國一直在緩慢、靜悄悄地發展太空技術。
哈維認為,儘管西方經常不屑地將中國稱作模倣者,即只是在追趕美國和俄羅斯,但北京在太空項目上與日俱增的規模和深度絕對值得重視。
北京在去年舉辦第64屆國際宇航聯大會,進一步彰顯其國際頂尖太空大國地位。不久,中國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地在月球表面著陸並釋放出月球車。“玉兔”月球車是一項重大成就,只有美蘇有過類似壯舉。然而,嫦娥三號的使命並未受到國際媒體廣泛報道,反而月球車隨後出現的技術問題成為爭相報道的重點。
哈維相信,北京強烈感受到美國的敵意。“中國人未必非要計劃著或希望超越其他太空國家,但他們確實想獲得同等地位以及尊重,而這正是他們感到遭美國拒絕的方面”,他説。
美國嚴禁對華合作的效果之一,是迫使中國工程師和科學家更加自立,他們已學會自力更生。北京已計劃在2020年建成自己的太空站,同時向火星發射無人探測器。哈維表示,儘管任務艱巨,與上世紀60年代的美蘇不同,中國太空項目的特色之一是拒絕貿然行動;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受到的政治支持以及資金的連貫性。
“就科技而言,中國已能與我們比肩或更先進?不,絕非如此!”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瓊·約翰遜-弗裏澤説,“他們擁有的是我們所不具備的政治意志。”與美國相比,中國太空項目預算顯然過低,但中國的太空項目正承載著美國曾經有過的那種榮譽。
“中國太空項目從業人員平均年齡約為二十七八歲”,哈維説,“如果在私企工作,他們大多能掙到4倍甚至10倍工資,但為中國太空項目工作備受推崇……有必要記住,如果不到30歲的中國工程師能取得目前的成就,那麼10年、20年、30年或40年後,當他們達到職業生涯巔峰時,他們將會有何種成就?”(作者安東尼·范內爾,丁雨晴譯)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