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參與研發檢測鼻咽癌新方法

中新社香港3月19日電 (記者 李焯龍) 鼻咽癌是香港第七大常見癌症之一,但初期難以被發現,對此,香港大學醫學院19日公佈,早前與兩機構共同研發嶄新的經口腔鼻咽取樣方法,較傳統測檢方法簡單有效,能用作普及性測試。

 

當天,香港大學醫學院公佈上述研究結果,而這項研究是該校聯同多倫多大學、香港伊利沙伯醫院,在2001年至2010年共同進行,共578人完成臨床試驗。

 

帶領研究的多倫多大學醫學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系副教授吳憲威指出,感染伯基特淋巴瘤病毒(EBV)是鼻咽癌發展的關鍵及必要因素。

 

對此,他們研發出一個可經口腔進入鼻咽的曲尺型刷子,先從鼻咽活體抽取上皮細胞,然後樣本利用聚合酶鏈鎖反應(Q-PCR)技術分析,偵測是否潛藏EBV基因,再通過病理學診斷去確認是否患有鼻咽癌。

 

至於目前傳統標準檢測鼻咽癌的方法,專科醫生會利用內窺鏡檢查,并進行“切片活檢”,患者可能需要麻醉,而且有機會造成出血等創傷性的情況。

 

臨床測試結果顯示,經口腔鼻咽取本方法的靈敏度與明確度逹99%,比現有的測試好。另外,大部分患者均可藉著新方法于早期發現鼻咽癌。

 

多倫多大學醫學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系教授顧理恩表示,這新方法可簡單、無創地經口腔鼻咽取本進行篩查,家庭醫生或護士于門診亦可進行。

 

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韋霖補充,希望新測試方法可應用於大規模全球性的鼻咽癌篩查,特別是在一些欠缺專科醫生、精密內窺鏡儀器及保存腫瘤樣本設備的地區。

 

香港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曾敬賢則説,香港部分私家診所已引入這新方法進行檢查,適合有鼻咽癌家族史的巿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