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台灣須抓大陸新經濟戰略機遇期 借勢回轉
編輯: 許子晨 | 時間: 2014-03-27 12:06:1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台灣《經濟日報》26日社論文章稱,大陸將轉型為一個全球最大市場。這樣的變化除了對大陸本身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影響,對所有境外國家與地區,無疑也同樣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影響。未來20年,若能抓住契機,大陸因素或可促成台灣經濟再起。
文章摘編如下:
經過一年多的觀察、把脈、探索與思考,“習李風格”輪廓已然浮現出來,基本理念特色似有三個環節,環環相扣:(一)政經一體。經改中蘊涵政改,政改中蘊涵經改。比如,“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即是明確界定了市場與政府的邊界,既讓市場能真正在“資源分配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又通過政府的“權力清單”,正確定位政府的職能與角色,減少甚至禁絕腐敗的機會;(二)輕短重長。短期並非不重要,所有短期作為不能抵觸長期目標,且須為長期目標服務。習近平説,“不以GDP論英雄”,增長是重要的,但可持續的增長更重要;(三)由內而外,全球經濟一體化,彼此相關,內外互動,但開始確定主從,以內為主。強調以內需為主導的發展方式,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以拉動內需,並徹底矯正當前中國大陸發展的諸多問題。
李克強強調“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亦與此相關。過去一年,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審批事項就有416項,對包括臺企在內的所有外商,無疑將迎來一個空前巨大的投資契機。至於資源在境內與境外間的自由流動,無論是中國大陸本身自由貿易區的實驗與複製,或與國際進行的各種多邊自貿區談判,都會逐步實現,對所有企業均為利多。
其次再談政府。政府除了簡政放權,另一方面,也明確了許多新的角色與職能,例如,致力推動城市地下管線建設、棚戶區改善,稅務稅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城鎮化,向污染宣戰等等。凡此,有利於通過貧富差距縮小,收入提高,形成更大購買力及內需市場,也因眾多新生商機出現,擴大投資領域與規模,對所有企業也是利多。
總之,大陸習李執政展開的全面深化改革,不僅使中國大陸除了持續是一個巨大的世界工廠之外,還將轉型為同時是一個全球最大市場。這樣的變化,除了對大陸本身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影響,對所有境外國家與地區,無疑也同樣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影響。若就台灣而言,至少有三個趨勢及其經濟戰略意涵值得重視:
(一)長期以來,臺企僅僅作為大陸生産鏈的一環,已有所不同,今後臺商除了繼續保有外需機遇外,還將面對、迎來另一個更巨大的、甚至是空前的內需機遇,後者的潛力大到不易估計。對臺企而言,從設計創新到生産與通路乃至行銷與售後服務,都存在眾多新的考驗與挑戰。
(二)大陸民企空間將大量釋出,銀行只是第一步,眾多壟斷性行業及教育、環保、醫療等民生産業都存在著開闊的藍海空間。
(三)就重點産業而言,農業、環保及健康産業尤其是重中之重,擁有相對核心競爭力的臺企更須抓住寶貴機遇。
未來20年,若能抓住契機,大陸因素或可促成台灣經濟再起。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格林納達總理米切爾2025-01-13
- “京臺會·新時代兩岸融合講壇”在京舉辦2025-01-13
- 歡樂鬧上樓 喜迎金蛇年——臺胞在平潭過年找到“歸屬感2025-01-13
- 阿聯酋春節慶祝活動陸續開展 總臺春晚宣傳片亮相阿最大室內演出場館2025-01-13
- 紅日燃情,海闊天空——2025年香港砥礪奮發向未來2025-01-13
- 免簽政策讓挪威遊客對中國“興趣大增”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