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首訪德國 提升中德戰略夥伴關係至新高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3-28 16:45:31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馬海燕)結束對法國的訪問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前往歐洲之行的第三站德國。此訪是中國國家主席8年來首次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備受各方關注。
在為期兩天的時間裏,習近平將分別會晤德國總統高克、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見企業家代表,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還將出席默克爾總理夫婦舉行的私人晚宴。
其中,習近平與默克爾的會面尤為引人注目。雙方將會如何規劃中德關係未來5至10年發展、共同發表什麼樣的聲明、釋放什麼樣的合作信號、簽下哪些合作協議,都成為此間觀察家關注的焦點。
這並非習近平與默克爾的首次會面。去年9月,在聖彼得堡舉行的20國峰會期間,習近平就與默克爾見過面,習近平還巧用牛頓力學三定律“慣性”、“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提出保持合作慣性、提升合作加速度、減少反作用力,來推動中德關係的發展。
過去近十年,迅速推進的中德戰略夥伴關係讓世界注目。2006年以來,兩國總理先後六次互訪。去年5月底,中國新任總理李克強上任後首次出訪亞歐四國,便將德國作為唯一一個歐盟國家納入訪問行程。默克爾成為在中國民眾中知名度最高的外國領導人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學者孟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經濟體,已互為彼此在歐盟或亞太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同時,德國也是歐盟對華直接投資與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德頗有成效的合作不僅大大推動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與國際接軌,也為德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歐債危機中的快速復蘇提供了大力支援。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中德都完成了政府換屆。默克爾領導的新一屆政府組閣後將穩定財政、保障社會福祉和促進社會穩定與安全作為三大重要目標。伴隨中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綠色、節能、環保逐漸成為關鍵詞,中德合作的重點也開始拓展至循環經濟、新能源、電動汽車、醫藥生物技術、農業與社會等領域,德國經驗在為中國的城市化和可持續性發展助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德國相關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德國一直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楷模,具有創新精神的德國在諸多領域的過硬技術和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經驗,都是中國經濟與社會轉型過程中學習的榜樣。中國普通民眾也對德國有著天然的好感,德國啤酒、德國冰箱、德國汽車、德國足球,都已經深入百姓生活。22年前中國男足聘請的首位外國主教練施拉普納,至今仍被中國球迷記得。
細心的觀察者發現,在短短兩天的行程中,習近平還將與漢學家和孔子學員代表座談,會見志丹少年足球隊球員和德方教練。這表明文化交流已經越來越得到官方重視。據統計,中國高校聯合德國高校和文化機構在德共建立了15所孔子學院和3所孔子講堂。這些孔子學院就像德國遍佈世界的歌德學院一樣,成為文化交流的名片,拉近與普通民眾的距離。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告訴中新社記者,預計習近平此行將讓兩國在戰略互信、經濟合作、社會文化交往方面更進一步,工業、航天、科技、教育、文化、農業等也將簽下不少大單,既務實又務虛,既有助於兩國關係向前推進,也對中歐關係具有引領和示範效應。
不可否認的是,像任何雙邊關係一樣,中德關係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國際形勢、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等諸多因素影響,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差異。此間學者認為,應當像兩國領導人在聖彼得堡達成的共識那樣,本著互利雙贏和共同發展的精神,推進擴大雙方利益的交融,強化夥伴和機遇意識,減少雙邊合作的阻力,求大同存小異,積極開展務實合作,以加速和提升雙邊關係的穩定與順利發展。(完)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