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任命風波持續發酵 伊朗官員強硬回美方表態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4-10 10:00:34 | 來源: 海峽飛虹 |
海峽飛虹:一項原本簡單的外交任命卻在本已關係冰封的伊美兩國之間掀起不小的風浪,伊朗官員9日再度發聲,強硬回應美方對伊朗候任常駐聯合國代表的有關表態。
據伊朗伊斯蘭通訊社報道,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夫卡姆9日表示,伊朗方面無法接受美國官員對伊朗候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哈米德?阿布塔勒比的有關表態。美國白宮發言人卡尼8日表示,奧巴馬政府認為伊朗任命阿布塔勒比為常駐聯合國代表是一項“不可行的”選擇,這無疑再次激怒了伊朗人。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夫卡姆強調,作為一名資深伊朗外交官,阿布塔勒比曾擔任伊朗駐比利時、意大利、澳大利亞及歐盟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大使和代表,擁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外交經驗,伊朗政府認為他是擔任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不二人選,伊朗政府也向美國傳達過這一態度。而讓美國政府困擾的並不是阿布塔勒比是不是一位有能力擔任常駐聯合國代表的資深外交官,而是他的歷史問題。
所謂的歷史問題,就是1979年發生的美國駐伊朗使館人質危機。這場危機持續了444天,52名美國外交官和家屬被伊朗激進學生組織劫為人質。這場事件導致美國與伊朗斷交,並且至今沒有恢復。就在3月底,美國彭博新聞社發表了一篇報道,文中稱即將赴任的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阿布塔勒比,就是當年製造人質事件的學生組織的成員。
消息一齣隨即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一名當年被劫持的外交官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伊朗任命這樣一個人擔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實在是愚蠢的決定。雖然阿布塔勒比在隨後的多個訪問中都強調,自己當年並沒有參與佔領使館行動,而只是作為翻譯和談判工作人員,但是對於美國人來説,這實在是沒有什麼差別。
事實上,雖然人質事件已經過去了30多年,但是美國人對這個慘痛事件的記憶依然非常深刻,有受害者和律師表示,在伊朗政府作出合理賠償之前,美國根本就不該跟伊朗發展關係。7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口頭表決的形式通過了一份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不要給阿布塔勒比簽發簽證。
英國《衛報》的一篇報道説,有關阿布塔勒比任命的爭議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正在進行的伊核問題談判,而隨著美國中期大選的臨近,一些鷹派人士利用此事進行炒作也不是不可能。阿布塔勒比最終能否赴任,目前還沒有答案。(記者 聶舒翼)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