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0家央行欲將人民幣列為儲備貨幣
編輯: 劉燕楓 | 時間: 2014-04-15 21:10:57 | 來源: 羊城晚報 |
圖/新華社
羊城晚報訊 記者戴曼曼報道:近日,有外媒報道稱全球有40家央行在考慮將人民幣加入自己的外匯儲備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表示,人民幣或將成為世界第三大儲備貨幣,但對中國而言,經濟利益也許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在人民幣自由兌換前能否真的實現貨幣的儲備功能?人民幣的國際化將對國內的經濟和居民生活産生怎樣的影響?昨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肯定是利大於弊,但同時會對中國央行提出挑戰,未來央行將根據國內外人民幣流動情況來調整貨幣政策。
人民幣或成第三大儲備貨幣
“到2020、2030年,國際上可能有三個主要的儲備貨幣,一個美元繼續維持國際儲備貨幣,一個是歐元,第三個是人民幣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林毅夫表示,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或者貿易結算貨幣確實已經開始。
無獨有偶,據外媒報道,渣打銀行在新加坡主管全球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事務的主卡-菲爾曼則透露,目前至少40家央行在人民幣中有投資,“並且有更多央行也準備這麼做”。
在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前能否真的具備儲備貨幣的狀態?昨日,郭田勇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是自然結果。一方面是由於國內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和雙邊貿易大幅增長,人民幣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幣近期雖有小幅貶值,但總體而言保持穩中有升的狀態,因此持有風險不大。以上兩個因素決定了會有越來越多國家的居民、企業乃至央行保留和持有人民幣,“這可以説是一種趨勢”。
人民幣國際化不儘是利?
“如果人民幣變成儲備貨幣,甚至有一天取代美元作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是不是對中國是最好的以及對世界是最好的?我認為不儘然”,在博鰲論壇上,林毅夫表示,作為儲備貨幣當然十分光榮,但經濟利益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他認為,作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必然要求資本賬戶的完全開放和資金實現自由流動,都會導致大量流動資金進入本國,可能會造成房地産泡沫、股市泡沫,以及貨幣急劇升值等現象。
不過,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外匯資金業務團隊負責人梅治信卻向記者表示,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尚處於進行貿易支付的初級階段,“離真正儲備的道路還遠,但這肯定是未來的大方向”。梅治信表示,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意味著國外對於人民幣更加認同,居民出國旅遊和留學兌換外幣更加方便,也有利於中國充分利用境內外資源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甚至儲備貨幣國家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轉嫁國內的經濟問題”。但他也表示,目前真正能夠對全球經濟産生影響的也只有美元,“人民幣離取代美元的差距還非常大”。
郭田勇表示,人民幣一旦作為儲備貨幣,則有可能意味著國內流動的人民幣變少。對於普通居民幾乎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反而更加考驗中國央行的智慧,“這需要央行結合國內外的情況進行貨幣政策的把握”。“作為儲備貨幣是否意味著幣值會更穩定?我看未必”,不過他認為,總體而言人民幣走上儲備貨幣的道路,將會是利大於弊。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