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敵“加租” 香港老食店想轉戰台灣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4-04-02 11:35:22 | 來源: 新華網 |
“13座牛雜”常常引來食客大排長龍(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街邊巷尾的老餐廳是香港美食文化的精髓所在,香港文化也在這些或許並不起眼的小店內沉澱生根。老食店深受本地人和遊客的喜歡,留下了許多人的美好記憶。然而,近年來,老食店卻頻傳關門結業的消息。
老食店的關張並不是因為味道、口碑發生了變化。沿用當年秘方絲毫未變,“13座牛雜”憑獨門滷水汁,跟鄰近的王記糖水和雞蛋仔齊名,並稱香港街頭小食中“三條龍”。不過,店舖大敵“加租”襲來,“13座牛雜”也難逃結業命運。3月31日,“13座牛雜”結業,眾多粉絲趕來嘗“最後的味道”。至於未來去向,店主湯建業表示,在香港重開店舖的成本實在太高,因此會考慮放眼台灣夜市,讓港式小食轉戰台灣,尋求生存空間。
“13座牛雜”在香港經營了39年,食客喜歡,卻不敵生存壓力最終關張的現狀是不少香港老字號的命運。之前,一家擁有45年曆史的香港茶餐廳“金記”因不敵高房租,宣佈結業。“好旺角”雲吞店創辦于1971年,卻一樣不敵高租金,被迫關張。老食店靠的是食客追捧、薄利多銷,食材成本增加有壓力;也有的,因為後繼無人,家族事業難以延續。但是,房租的逐年倍增,無疑還是“最後一根稻草”。
香港政府推出狠招打擊樓市炒賣,逐步顯現出對房地産市場的作用。在新政的影響下,資金正在從住宅市場流向商鋪。新近的調查顯示,香港銅鑼灣以每年每平方米2.37萬美元的租金,超越紐約第五大道成為全球最昂貴的零售地段。
如今,轉戰台灣,在夜市中分一杯羹、延續父輩的好手藝,成為老食店的新選擇。當然,也有島內業者指出,台灣市場有限,餐飲業競爭也很大,島內老字號也轉向大陸尋找商機。本月,台灣業者發起的老字號精品展首度移師大陸,希望可以協助台灣老字號與大陸及國際商機對接,拓展大陸及國際市場,為島內品牌創造經濟效益。香港老食店也不妨來試水。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越南媒體發表署名文章2025-04-14
- 連發六大“靈魂拷問” 外交部駁斥美官員對華攻擊抹黑言論2025-04-14
- 海關總署針對中美貿易局勢最新回應2025-04-14
- 商務部回應美方豁免部分産品的“對等關稅”2025-04-14
- 數讀中越合作成就2025-04-14
- 兩岸和合,愛跨山海!無錫靈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系列文化交流活動開幕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