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曲星:習近平歐洲之行規劃中歐合作新未來

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表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新華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 雷曼譽 雷東瑞) 歷時11天,84場活動,國家主席習近平于4月1日圓滿結束了對歐洲的訪問。此次歐洲之行,習主席全面闡釋了中國的發展理念和外交政策,生動展現了中國的文化底蘊和個人的人格魅力,開創諸多外交亮點。新華網連線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教授,解讀習主席此次訪歐的外交盛舉。

 

新華網:習主席此次訪歐之行,活動密集,亮點頻頻,開創了很多個“第一次”:擔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訪問歐盟國家,中荷建交後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荷蘭,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歐盟總部,第一次在出訪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等等。這一系列的外交活動,主要呈現出哪些特點?

 

曲星:首先,習主席此次對歐洲的訪問,凸顯了頂層設計規劃的特點。訪問期間,習主席發表了中國對歐盟的第二份政策文件,制定了中法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德國發表了未來5至10年的中德關係的綱領性文件等等,這些都體現了一些著眼于未來的頂層設計。不同於一般的國事訪問,此次出訪打出了歐洲工作的“組合拳”。

 

其次,習主席此次出訪闡述了很多新觀點、新思想。在出席核安全峰會的時候,他提出了中國的核安全觀;在訪問德國的時候,闡述了中國的發展觀、和平觀和世界觀;在歐洲學院發表演講時的時候,他闡述了怎麼認識中國,以及中國和歐洲建立夥伴關係的橋梁等等,這些都是很新的提法,也體現了他的新思想。

 

新華網:習主席出席了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您認為習主席此次的出訪取得了哪些成果?

 

曲星:第一,在各個重要的場合,讓全世界對中國有了更多的了解。對中國夢和中國戰略、對中國的現任政府以及中國所處的階段和發展方向有了更多的了解。第二,對到訪的各個國家雙邊關係的發展,都有中長期的設計和規劃。第三,習主席與到訪的各國都簽訂了一系列的合作文件,擴展了合作的領域,就重大問題跟主要國家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新華網:到訪的歐洲四國無一例外以最高規格接待了中國國家主席和夫人。歐洲這麼高規格的禮遇,您怎麼看?

 

曲星:各個國家對於習主席的招待確實都是頂級的規格,還有超常規的安排,充分反映出歐洲對於中國和習近平這樣的國家元首的高度重視。它們希望習主席的訪問能夠在最好的氣氛中進行,從而有力拉動雙邊關係的發展。由於不希望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四國對於習近平的訪問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搬出了禮賓的“十八般寶典”,做到了最好。這説明歐洲國家意識到,和中國搞好關係能夠擁有合作的機會,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好處。

 

新華網:在荷蘭、在比利時,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身著中式服裝出席盛大國宴,網友對此熱評好評不斷。有評論稱領導人出訪著中式服裝彰顯了文化自信,您怎麼看?

 

曲星:在一些外交活動中,為了凸顯高規格禮遇和民族特色,對方會穿上本民族的服飾。我國的國家領導人穿上帶有中國元素的服裝出席這些活動,就很好的對應這一氛圍,同時也是突出本國的特色。

 

3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阿姆斯特丹,應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邀請,對荷蘭進行國事訪問,開啟歐洲之旅。威廉-亞歷山大在機場為習近平舉行隆重歡迎儀式。這是習近平在威廉-亞歷山大陪同下檢閱儀仗隊。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新華網:核安全峰會上,習近平首次提出了中國的“核安全觀”,您怎麼看中國的“核安全觀”?

 

曲星:習近平主席不僅首次提出了中國的“核安全觀”,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綜合性提出“核安全觀”的人。核能發展到現在,出現了一些核安全事故。如何客觀的看待核電,如何安全利用,他講了“四個並重”和“四個堅定不移”,既要發展核能,也要注重安全。習主席提出的“核安全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

 

新華網:在德國,習近平主席公開談及二戰歷史,以及侵華日軍殺害30萬中國軍民的罪行。有外媒稱習近平是在敲打日本,顯示對日的強硬姿態,您怎麼看?

 

曲星:習近平主席在德國談這段歷史,有歷史和現實的意義。德國在二戰的時候是法西斯國家,也犯下了大屠殺的罪行,但是它很好的反思了過去,也採取了切實的措施來防止納粹法西斯主義的復辟,也注重對國民的教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包括它後來獲得了世界人民的原諒,也獲得了猶太民族的原諒。相比之下,日本的反省態度非常差,習近平主席選擇在德國提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有他的涵義,即日本要想真正獲得亞洲人民的原諒,他就必須要像德國一樣反思歷史,真正改正顛覆二戰歷史的行為。

 

新華網:習近平主席的演講中、署名文章中經常旁徵博引,引用古今名言詩句,諺語小故事,也提及了很多歷史古跡和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他還看望了《紅樓夢》法文譯者,出席比利時大熊貓園開園儀式,這對於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國文化有什麼影響?

 

曲星:歐洲本來對中國的文明非常敬仰,習主席在此次出訪的眾多演講中引用一些古詩詞和典故,進行親民的文化交流,這些通過媒體的放大效應,進一步加強了歐洲人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增強了對中國文化的興趣。習主席在講中國和歐洲的四大夥伴關係時,就提到了“文明的夥伴”。對於歷史悠久的中國和歐洲,文明的元素非常突出。兩種不同文明之間的交融,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歷史上也有很多中歐文化交流的例子,比如,一些法國文學作品很早就被引進到中國,在中國青年中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這次訪問中,文明、文化的元素是非常突出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