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在北京發佈
編輯: 劉燕楓 | 時間: 2014-04-08 18:43:05 | 來源: 海峽飛虹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消息(記者邢楠)8日上午,“2014年第一季度——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發佈會”在北京舉行。大陸的指數最高,為91.1;台灣的指數最低,為79.6;澳門和香港分列第二、第三名,指數分別為86.0和84.3。
2014年第一季度—— 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發佈會”在京舉行
根據這組最新的統計數據,在“兩岸四地”中,只有台灣地區民眾對於投資房産、股票和購買耐久性財産等的投資性消費表現出“偏向樂觀”的態度,大陸、香港和澳門的民眾對此則持謹慎態度。
中央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院長劉揚(女)教授,在發佈會上分析大陸消費者信心指數時説,大陸經濟運行仍處於調整期,民眾整體信心指數表現為“穩中有憂”,比如,消費者普遍認為物價不會大漲,這表現出了對生活信心的樂觀態度,但是對就業的信心指數卻有所下降。
中央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院長 劉揚教授
台灣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教授謝邦昌先生在接受媒體集體採訪時説,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台灣今年第一季度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台灣民眾對於島內的投資仍保持樂觀態度,但是卻普遍糾結于長久以來停滯的薪資增長現狀。
台灣輔仁大學統計資訊學系 謝邦昌教授
關於目前島內對於服貿協議的審查問題,謝邦昌教授認為,對於兩岸雙方而言,服貿協議肯定是互蒙其利的(即:互利共贏的意思)。此次學生表現出來的反抗情緒和行為,其背後存在著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到目前為止,台灣簽署了很多個自由貿易協定,但是在具體運作上,台灣當局缺乏執行力,這使得民眾沒有明顯感受到協議的好處。第二,台灣當局與民眾沒有進行很好的溝通,比如,當局應該事先對民眾詳細闡釋協議的內容以及能夠帶來的利益,這樣就可以避免民眾對當局不必要的誤會。謝教授還説,台灣媒體也應該積極、深入的宣傳服貿協議的具體內容,以助推兩岸經濟交往的順利發展。
目前,很多西方國家已經把“消費者信心指數”作為政府經濟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的研究和發佈,至今已經五年了。它是由業內有志人士自發、自主完成的一項經濟指數調研工作。此次報告是由首都經貿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和台灣輔仁大學共同完成的,為“兩岸四地”的經濟決策和投資方向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新聞推薦
- 時政長鏡頭丨共“進”未來2024-11-04
- 中國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中國物聯網連接數有望突破30億2024-11-04
- 第136屆廣交會:小産業贏得大市場2024-11-04
-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閉幕2024-11-04
- 發團金門!福建遊客:親切又神秘,期待2024-11-04
- “60後”臺胞秦巴腹地覓鄉愁 紮根40載心安即為家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