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北部濕地遭小龍蝦入侵 破壞農田影響生態
編輯: 許子晨 | 時間: 2014-05-15 11:23:3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新北市金山區最近遭外來種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入侵,繁殖數量很快。(圖片來自臺媒)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新北市金山區最近遭外來種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入侵,因繁殖數量很快,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説:“實在太可怕了。”
清水濕地位於清水溪、西勢溪、磺溪的出海口,佔地約100公頃,是台灣最北的最大濕地,由生態工法基金會認養。
副執行長邱銘源表示,昨天會同農友賴清松在清水濕地整理時,在茭白筍田隨機裝設的蝦籠中,全部捕獲克氏原螯蝦,這些蝦籠陷阱裏,完全沒有放餌料。
初步分析應是寵物飼主棄養後,因建立種群的速度極快,在濕地大量繁殖。洪姓民眾説,以前住新北市淡水區,屋前稻田的田埂都是螯蝦打的洞。賴清松表示,稻田旁的田埂,經常遭螯蝦破壞,讓水田漏水。
台灣水族館裏觀賞用途的美國螯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台灣早期引進繁殖鰲蝦肉食兼具觀賞,但克氏原鰲蝦因體型比其它淡水蝦類大,頭大身小、肉少殼多,肉質有腥味,經濟價值已經降低。但台灣的便利商店及火鍋店等,製作龍蝦手卷也有使用。
基金會表示,北部受侵害的範圍,分佈極廣泛。新竹香山鄉的農地、台北陽明山的花園水池遭大量攻陷,未料,認養的清水濕地,也慘遭毒手。
邱源銘説,克氏原螯蝦對同一水域的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等造成很大的威脅,打亂原本平衡的食物鏈,改變生態系統的原貌。
基金會訪談農民發現,近幾年的稻田、茭白筍田、芋頭田,已經遭很多克氏原螯蝦剪斷農産,螯蝦又喜歡鑽洞,破壞力很大,危害情形與福壽螺不相上下。(周劍)
新聞推薦
- 蔡奇出席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07-11
- 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2025-07-11
- 文明互鑒·藝術交融!慶祝中意建交55週年藝術特展綻放中意文明對話之光2025-07-11
- 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季在廈門啟幕2025-07-12
- 中國腦圖譜研究系列成果集中發佈 珍貴數據供國內外學者研究2025-07-11
- 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活動成果豐碩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