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大陸涉臺學者熱議“反服貿”風波
編輯: 許子晨 | 時間: 2014-05-23 09:34:01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全國台灣研究會2014年學術年會22日在江西贛州舉行。會上,多位大陸涉臺學者對台灣“反服貿”風波的原因和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提交了題為《台灣島內“反服貿”政治風波與解決兩岸政治議題的緊迫性》的論文。他指出,當前兩岸經濟關係走在了前面,進展很大,兩岸政治軍事關係沒有實質進展,滯後良多,後者的反作用便表現出來,直接影響了前者,兩岸服貿協議不幸成了“出氣筒”。
鄭劍表示,兩岸關係“先經後政”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長久之計,“只經不政”更解決不了兩岸問題。
鄭劍還指出,“反服貿”的始作俑者是民進黨,他們一手“反服貿”,一手“反黑箱”,把兩者的關係攪渾,一方面使島內民眾和青年學生自覺不自覺地掉入“為反對而反對的陷阱”,另一方面則為自己留有餘地,他們怕一旦“兩岸服貿協議”真的流産不能實施,導致台灣經濟下滑,連帶使兩岸經濟合作和台灣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受到衝擊,不好向社會交代。
福建省社會科學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單玉麗則指出,“反服貿”風波説明,政治因素依然是影響兩岸經濟關係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敏表示,“兩岸服貿協議”在島內引發巨大爭議,爆發“太陽花學運”,一時間抹黑服貿協議、誇大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衝擊等不實言論甚囂塵上,嚴重誤導島內民眾,對馬英九當局施政及兩岸關係産生負面衝擊。“兩岸服貿協議”對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通過分享大陸服務業發展商機,將推動台灣經濟新一輪轉型升級;也是推動台灣參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通過大陸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江蘇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副秘書長錢豪指出,台灣“反服貿”風波是島內社會矛盾激化、藍綠對立嚴重、兩岸互信缺失大背景下,以反服貿為導火索,民意訴求的一次大爆發。圍繞這場運動,島內各種政治勢力相互博弈,也給兩岸關係帶來了消極影響,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不得不面對更多“民意”的壓力。
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主任陳立謙表示,“反服貿”風波再次給我們敲響了加強台灣青年工作的警鐘,要深化對兩岸青年交流工作有效性的研究,用好新媒體等有效交流平臺和手段。(完)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