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客在港購物新變化:大豪客漸少 中檔消費居多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4-05-25 17:13:51 | 來源: 經濟日報 |
“大豪客”漸少 中檔消費居多
內地遊客在港購物出現新變化
有“購物天堂”美譽的香港近年來幾乎成為內地遊客出境購物的首選地。2003年7月香港對內地開放自由行後,內地遊客赴港更加便利,數量不斷攀升,2013年已超過4074.5萬人次,而購物則成為赴港遊必不可少的行程。香港立法會秘書處日前公佈的最新《研究簡報》顯示,在自由行實施不久的2004年,內地遊客赴港購物消費約為270億元(人民幣,下同);2013年,這一消費額已激增至1700億元,10年間大漲6.3倍。消費金額不斷增長的同時,內地遊客在港的消費結構和主體也在不斷變化。
購物品種多樣化
平價服飾、個人護理用品、藥品,甚至是大米、貓糧頻繁出現在赴港遊客的購物清單上。內地遊客的消費模式正逐漸由高檔消費變為中檔消費
“一擲千金購名牌,奢侈品店排大隊”曾經是很多人對內地遊客在港購物的印象。事實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侈品現如今已經不再是內地遊客主攻的唯一對象。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生張薇剛從香港“畢業旅行”歸來,巨大的行李箱裏滿是“掃貨”戰利品。“給爸爸買了刮鬍刀,給媽媽帶了金手鏈,自己買了新的衣服、包包……光是幫同學、朋友帶的各種護膚品,大大小小加起來就有十來瓶。”她説。
近兩年,像張薇這樣的“中檔內地消費者”在香港越來越常見。目前,在港消費的內地遊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來自離香港較近的內地城市遊客,如深圳、廣州等,主攻日常用品,多為當日或隔天往返;另一類是路途較遠的內地遊客,普遍在港停留數日,多會購買一到幾件奢侈品以及多件護膚品、金飾和電子産品等中檔消費品。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2013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化粧品及護膚品、食品、藥品及中藥是自由行旅客最喜愛購買的物品。高端消費品,如名牌手錶、珠寶首飾、皮革製品等多為在港過夜的自由行遊客所購買,不過夜自由行旅客則較多選購洗髮露、紙尿褲等日常生活用品。據統計,2013年過夜自由行內地遊客日平均消費3593元,不過夜自由行遊客為2887元,且消費額呈不斷上漲趨勢。
“我身邊的同事、朋友經常去香港買日常生活用品,感覺就跟去趟路途稍遠的購物中心差不多。”在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的蕭玉向記者表示,深圳、廣州等離香港較近的城市來回香港比較便利,很多人當天往返香港或是去度週末,購買衣服、鞋子、食品、常備藥和寵物用品等常用物品,順便享受香港美食。
近期,公安部已在廣東試點啟用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在口岸通道試行自助通關。隨著申領和使用港澳通行證不斷便利化,未來短途往返香港購買日常用品等中等價位商品將成為內地遊客在港購物的主流。
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後來居上
所購物品種類多樣的同時,內地赴港遊客的購物主體也在發生變化,一線城市遊客逐步讓位,二三線城市遊客消費上升
全球知名的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在香港進行的“內地遊客研究調研”結果顯示,2013年,除北京、上海和廣州以外的內地非一線城市遊客同比增長43%,增幅遠超過一線城市遊客;2012年,非一線城市遊客平均花費1.78萬元,其中71%都用來購物,較前一年上升10個百分點。
位於香港尖沙咀加連威老道附近莎莎化粧品店店員的説法印證了這一結果:“我在這兒做推銷員四五年了。以前除了深圳、廣東這些比較近的,北京和上海遊客來買東西的多。現在全國各地哪兒的遊客都有,很多中小城市來的遊客會一次買很多。”這位東北女孩兒解釋道,內地中小城市護膚品的種類和品牌不如香港齊全,而且人民幣跟港幣之間有匯率差,在港買正價商品已經相當於打了個八折,趕上優惠活動更便宜。很多遊客會一次性購買一年使用的護膚品,還會幫親戚朋友帶一些。
家住北京的全職太太韓慧以前常托朋友在香港購買名牌包和護膚品。“現在新鮮勁兒過了,已經沒有再去香港購物或是託人帶東西的想法,像高檔手錶這類的東西有一件就夠了,不需要經常買。而且跟美國、歐洲比,香港的奢侈品價格沒有優勢。”她説。
隨著到香港消費的次數增多和對消費要求的提升,一線城市遊客在港消費的上升空間越來越小,可供挖掘的消費潛力有限。而二三線城市本身購物方便程度就略遜於一線城市,在商場規模和品牌齊全度方面更是遠不如“購物天堂”香港。因此,二三線城市遊客在港有很強的消費需求。未來,非一線城市內地遊客將是香港增長最快的消費群體。本報記者 禹 洋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於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佈《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4年落地71項創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台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