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擔憂紗麗沒人織 希望官方扶持傳統行業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5-05 09:58:11 | 來源: 環球時報 |
印度手工絲織業歷史悠久,出産的絲質服飾“紗麗”是傳統服飾經典。印度傳説,佛祖釋迦牟尼下葬時,屍身上就裹著一塊手工編織的錦緞。但在以絲製品為特産的印度城市瓦拉納西,手工絲織業已“命懸一線”——越來越多的從業者表示該行業難以和機器生産以及進口産品的低廉價格相抗衡,他們希望官方能夠扶持這一傳統行業。
法新社4日稱,瓦拉納西是一座古城,每年吸引數百萬國內外遊客。除悠久的歷史文化,當地還以高品質的絲製品聞名。據稱,品質上佳的絲製品在當地能賣到1萬美元。65歲的手工絲織從業者薩達告訴記者,這一行在當地已成一門“瀕死藝術”,像他這樣的老匠人還在勉強經營。薩達家族祖祖輩輩以手工絲織業為生,他在這行已辛苦勞作40多年。據業內人士透露,瓦拉納西本有10萬台手工紡織機,近年有6萬台或報廢或閒置不用。
什麼原因讓傳統手工絲織業瀕臨絕境?法新社稱,手工絲織業難與大規模生産的機器紡織相抗衡。工廠不僅産量高,工人的收入也比傳統手工匠人高出一倍多。紡織品出口商阿米塔巴説:“用手工紡織機工作一天能掙200盧比(1元人民幣約合10盧比),但在工廠能掙500盧比。手工紡織機的産量是1天1米左右,電動紡織機一天為10米。”不少傳統手工絲織工人承認“工業生産才是未來”。就連薩達老人的兒子都説:“我的孩子長大後肯定要進工廠。”
印度北方邦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9年,瓦拉納西的電動紡織機數量從2000台增至3萬台。除了面對自動化生産競爭,價格低廉的舶來品也讓當地手工業者頭痛。業內人士透露,在各種“大路貨”大行其道的今天,精工製作的手工絲製品反而被排擠到市場邊緣,少人問津。機器生産的絲製品易掉色、變形,手工産品則不存在這種問題,但顧客算過“性價比”,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購買便宜貨,畢竟機器産品的價格僅為手工産品的1/10。雖然也有不少外國人不惜千金購買品質上乘的手工製品,但這樣既有錢又識貨的顧客人數極少,僅靠他們無法撐起一個産業。
面對行業的慘淡命運,不少手工絲織從業者將希望寄託在印度下一屆政府身上。法新社稱,印度大選的熱門人物莫迪日前在瓦拉納西發表講話,承諾要扶持傳統絲織行業。(駐印度特約記者 高婕菲 劉皓然)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