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台灣當代柴燒陶藝展開展 講述柴燒陶藝故事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5-06 16:10:26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5月5日,“台灣柴燒陶藝展”在上海開幕。(圖為台灣柴燒陶藝展現場。玉龍 攝)
中國台灣網5月6日上海消息“你看這些作品,散發出難以形容之美,有樸拙土味、有絢爛流釉、斑爛火痕、結晶效果、玻璃般的開片、或是強還原的金屬光澤,件件讓人嘖嘖稱奇,每一件柴燒作品都不相同,真真是神工之作!”在昨天(5日)下午開幕的“台灣柴燒陶藝展”上,台灣陶藝家王正和作出了上述“展評”。
燒陶在台灣歷史久遠。台灣工藝志上紀載,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建設台灣,以“足民食”為起點,獎勵教化;教民燒製磚瓦等,此為台灣陶瓷的發源。“在東西方文化匯集的台灣陶藝有著作品繽紛、思維燦爛的多種面向。”王正和説。“台灣陶藝工作者思尋著陶土有別於磁土,它是質樸粗曠。而由意念到著手至成品燒制整個過程才是一件完整的作品。”據介紹,火是成就一件作品的關鍵,泥土燒練成器皿在早期是以推疊且在土坯間隙填塞稻草再鋪蓋上稻草或木柴,窯內高溫將薪柴的灰燼熔融為液體再凝固成類似玻璃的物質,陶坯因此燒成不漏水的器皿。
陶藝家王正和在為這次展覽所作的導言裏這樣“講述”柴燒陶藝作品的“製作過程”:“陶土”是最適合表現東方意境的素材而柴燒更能展現“火”的藝術。柴燒作品從配土、製作且將內在蘊涵表現于造型,而採用最古老的燃料木材燒製。一件作品從排窯開始需考慮火的走向、坯體排列遮掩、土胎或釉的相互影響。再歷經三、四天或更長的時間來燒製,這幾天作者需不眠不休看守著窯,低溫時透過敞開的窯口檢視作品,中溫時有較長時間的投柴間隔則返思與省定。而高溫時連續投柴又是體力與耐力的磨練。坯體在窯內直接曝燒,泥土中各類礦物經過火的焠煉而重新排列,木材灰燼在燒練過程中不斷飄落在坯體上,也産生迎火與背火的不同面向。層次落灰在緩慢增遞溫度中熔融、凝固,再次熔融、凝固産生多重面貌,燒煉中落灰也與坯體內各類金屬氧化物産生各種不同變化,整體呈現圓轉無滯、無所遮蔽的“道”。
“從作坯成型到燒成整個過程誰説不是一種修行,追尋質真與樸拙的真善美。”古雲: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唱,筆者有感數千年來人文傳承陶冶合為生息而作、值得我們追求!”王正和這樣説。
“台灣柴燒陶藝展”由台灣陶藝後援會、華東師大設計學院聯合主辦,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會、上海工藝美術雜誌社、上海市臺協會聯合協辦,集中展出了台灣陶藝家王正和、呂嘉靖、谷源滔,徐兆平,徐明稷,林義傑,連炳龍等的作品。(中國台灣網上海臺協特約記者 玉龍)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