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地自限莫不如修文德以來之
編輯: 許子晨 | 時間: 2014-05-08 09:29:19 | 來源: 海峽之聲網 |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5日在一篇名為《台灣須增強自信以面對有自信的大陸》的評論文章指出,在最近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運動中,反映了一大批人對於台灣缺乏自信,這面對自信愈來愈強的大陸,將會喪失兩岸合作開創共同繁榮的契機。對以上觀點,我們表示贊同。
文章中説,反服貿運動相當程度地表現出寧願對大陸採取自我閉鎖的做法,不敢走進大陸市場,唯恐被大陸所消融。猶記得前些時候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中國大陸時,清楚界定了新加坡對中國大陸崛起的立場:不是威脅,而是機遇。新加坡希望參與大陸經濟騰飛的過程,並扮演積極角色。為什麼新加坡展現出高度自信,而身為同胞手足一家親的台灣,卻顯得如此卻步,甚至還畫地自限?
台灣的一些人士認為,只要把自身搞好,只要自己“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就能與相鄰地區“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然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兩大潮流,特別在近十多年來的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更是開展得如火如荼。在這波大潮流當中,台灣若不跟上步伐,融入區域經濟,想要實現經濟騰飛復蘇,而不被邊緣化,其難度不言自明。
或許,部分民眾擔心落實服貿協議、開放陸資等會給本地一些企業和行業帶來衝擊,搶了自己人的生意。設身處地地想,有這樣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實,我們或可以反過來認識“陣痛”將帶來的好處,那就是引入競爭才能強化自我的競爭優勢。
兩岸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也有很多人擔心産業會受衝擊,經濟會出現倒退。然而,這些年過去,入世雖然給個別企業與行業帶來過“陣痛”,但總體説來利大於弊。其實,全世界所有經濟體的高速增長,都是與其不斷擴大開放直接相關的。從上世紀80年代在深圳、廈門等地設立特區,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陸的每一次對外開放,都帶來一段時間經濟的高速增長。所以,台灣面對當前的環境,面對新的政經格局,畫地自限,倒不如增加自信。其實,台灣在電子信息産業、農業、現代化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相對於大陸,在亞洲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相當優勢,台灣如果能善用自身特點,結合兩岸優勢,主動推動合作,在全球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成長為耀眼的經濟體,也定是指日可待。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