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屆閩臺同名村交流大會:根索水,葉追日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6-17 11:19:09 | 來源: 中新社 |
“根索水而入土,葉追日而上天。”台灣知名學者余光中一席題詞,道出了兩岸同名村鎮跨海相會的深情厚誼。第六屆海峽論壇·首屆閩臺同宗同名村交流大會16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
同根同名,同心同行。連日來,來自海峽兩岸40余個同名村鎮的300多名宗親代表,先後走訪了福建各地的同名村鎮,探親謁祖、修繕族譜、考察交流、聯誼互動。是日,他們匯聚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分享尋親續緣的收穫與心情。
身著紅色T恤的台灣宗親張慶宗在人群中十分顯眼,“感謝大陸朋友的幫忙,活了大半輩子,今天終於知道,我的祖先在哪生活”。激動的他聲音有些顫抖,“晉江東石鎮的洪塘村就是我的故鄉。”
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講述了兩岸同名村鎮的淵源。歷史上,台灣和大陸兩地民眾互有遷移,先民到台灣後,聚族而居,把自己在大陸祖籍地的府、縣、鎮、鄉、村地名、街巷名和宗祠名、寺廟名,乃至家鄉的山川名勝名稱,作為在台灣新聚居地相應名稱,並沿用相同堂號,延用傳世輩字序列,以此銘記自己的根之所在。他認為,“兩岸同名村鎮既是反映大陸與台灣歷史關係的紐帶,也是兩岸割捨不斷的親緣表現。”
近年來,兩岸多次舉辦姓氏族譜文化展和閩臺同宗同名村鎮對接聯誼活動,不僅喚起台灣尤其是中南部民眾到福建祖籍地尋根的訴求,亦切實增進了與台灣民眾的交往與感情。
當天,來自台灣的王金慶老先生今年已87歲高齡,他與18名兩岸同名村鎮代表向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捐贈了珍貴的譜牒文獻資料,其中台灣宗親捐贈祖牒38套。
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陸炳文也向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轉送兩份題詞,分別是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嘉義市市長黃敏惠的題詞“源遠流長”和台灣著名學者余光中的題詞“根索水而入土,葉追日而上天”。(中新社泉州6月16日電 孫虹 廖靜 李豪)
新聞推薦
-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2025-09-11
- 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中方不接受菲律賓所謂的“抗議”2025-09-11
- 國家林草局公佈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2025-09-11
- 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將於9月17日至19日舉行2025-09-11
- 央視快評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注入新動力2025-09-11
- 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已經達到50萬件 位居全球第一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