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新地標“饒宗頤文化館”全館啟用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4-06-17 10:29:04 | 來源: 中新社 |
這裡曾經是清政府的海關分廠、英國人建的華工屯舍、檢疫站、監獄、傳染病醫院……穿過百年風雨,如今化身為文化場所,冠以國學大家饒宗頤之名。
屬於香港首批“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饒宗頤文化館,繼第一期工程(下區)于2012年6月完成後,今年中區和下區亦煥然一新,全館于15日正式開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及饒宗頤本人到場見證。
依山而立的文化館不僅有展廳、課室等設施,還有旅社“翠雅山房”及餐廳“銀杏館”,集文藝、教育、消閒、旅遊功能于一身。當中,翠雅山房5幢樓分別以“琴”、“棋”、“詩”、“書”、“畫”命名,青瓦白墻,環境雅致。
梁振英在開幕式上致辭稱:“我深信整個項目不但能成為獨特的文化地標,為本地市民及海外訪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活動、餐飲及住宿選擇,提升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及興趣,更為深水埗區注入文化新氣象,併為該區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特區政府為饒宗頤文化館活化工程投入港幣2.7億元。今年2月起,中、上區試運營,短短幾個月內吸引超過3.5萬名市民參觀。
據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景強介紹,文化館活化克服重重困難。因前荔枝角醫院建築群主要為磚結構,未必符合現代使用標準,此外這裡要儲存書法、美術作品,對環境溫度、適度要求較高。活化以保育目的為先,舊建築內的設施能保留就儘量保留,但同時謹慎加建了新工程。
是日的典禮也是為“香江情懷”饒宗頤香港詩書畫展及“文化微瀾”饒宗頤教授與香港文化人士展揭幕。梁振英指出,饒教授在學術、文化及藝術等各方面均成就超卓,馳譽國際,實乃“香港之光”。
酷暑下,望百高齡的饒宗頤拱手向大家致謝。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主席李焯芬代表饒公致辭,表示希望文化館成為推動中華文藝復興的一個平臺。(中新社香港6月16日電 潘淼 賈思玉)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