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張志軍訪台:“扎穩馬步” 大陸對臺更務實
編輯: 許子晨 | 時間: 2014-06-25 18:16:37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今日起至28日首次訪問台灣,備受各界關注。境外華文媒體稱,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張志軍訪台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也是大陸對臺政策更具信心、更趨務實的具體展現,將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意義深遠。
台灣《聯合報》25日刊出《首度來臺 張志軍要理解台灣》一文稱,張志軍首次赴臺進行歷史性訪問,開啟兩岸關係交流史新頁。對北京而言,張訪台除確立兩岸事務部門互訪的制度性常態話機制外,更重要目的是親身體感台灣社會各階層的生活脈動,放低姿態、扎穩馬步,練好理解台灣的基本功。
分析稱,觀察張志軍四天訪台行程,參訪點涵蓋陸委會、一些城市的大學、小區、老人贍養、漁港、中小企業、原住民、宗教、大陸配偶等,已遠超出“三中一青”(台灣中南部、中低階層、中小企業、青年)範圍,也顯示北京欲親自掌握對臺理解權的決心。
澳門日報25日社論表示,張志軍訪問台灣,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也是大陸對臺政策更具信心、更趨務實的具體展現,將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意義深遠。
張志軍訪台為兩岸發展添新動力
香港《大公報》25日文章表示,今天的“張王二會”標誌著這一高層次的制度化平臺運轉暢順,將為下一步的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創造積極條件,有助於兩岸關係全面、穩定發展。
文章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進入“深水區”,雙方兩岸事務部門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有助於增進互信、凝聚共識,也反映了兩岸主流民意期盼兩岸關係克難前行、不斷開拓,為兩岸關係前行再添新動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25日報道稱,張的回訪乃是確立兩岸主管事務負責人常態溝通機制。學者指出,在2016年之前,“張王會”再度互訪,屆時可能會有更重要的議題要討論。
銘傳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楊開煌表示,張志軍不因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太陽花”學生活動等台灣內部情況,如期于上半年回訪台灣,既表明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決心,也顯示大陸的和平發展戰略未因台灣民間的反對聲音而改變。
台灣“中央社”引述美國在臺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的話説,大陸已經清楚意識到需要在了解台灣社會方面,特別是年輕世代方面要做得更好。而此行與台灣多層面進行接觸,充分傾聽“北、中、南”民意,展現出大陸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定力和決心。
《聯合報》另一篇文章則指,張志軍來臺若只是到處走透透,老提“血濃于水”,強調關注“三中一青”,將無法解決當前兩岸關係陷入深水區的核心問題。
臺企稱其意義不亞於辜汪會談
台灣《旺報》25日形容,張志軍今抵臺,兩岸商界對此都有期望。大陸全國臺企聯會長郭山輝説,台灣反服貿學運促成張志軍更想聽台灣多元聲音,這也顯示大陸對臺工作更細膩。他認為張志軍此行意義,不亞於當年“辜汪會談”。
澳門日報表示,張志軍本次參訪台灣的行程,不僅島內民眾和輿論高度期待,就連民進黨也公開表態“歡迎張志軍訪台”。無疑,張志軍此次台灣之行,將成為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的重要新機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島內産生的積極影響,已讓島內各政治勢力不得不高度正視島內的民意。
香港《明報》25日則刊文援引台灣師大政治學所所長曲兆祥觀點表示,民進黨此次罕見不參與抗議,是為年底選舉和後年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考慮。
星雲大師期許張志軍走出兩岸善緣
《聯合報》25日刊出星雲大師文章,稱在張主任訪台之時,賓主雙方都要做到“四給”,即“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要讓兩岸都對於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要讓兩岸民眾彼此都能感受歡喜,要為兩岸人民的福祉創造希望,還要為兩岸人民解決困難,讓彼此更能像一家人一樣自然無拘的相處。
文章説,兩岸關係今日的交流互動、和平發展,的確是非常不容易,這是以往大家種因結緣所得的善果。相對於目前在全世界各地的衝突、政治紛爭,兩岸即使目前仍有政治的分歧,但仍可和睦相處,這是由於兩岸人民都有智慧,都懂得包容的道理。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