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企聯會長:張志軍訪台意義不亞於汪辜會談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5日抵臺訪問,兩岸商界對此都有期望。台灣《中國時報》25日報道援引大陸全國臺企聯會長郭山輝觀點説,台灣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活動促成張志軍更想聽台灣多元聲音,這也顯示大陸對臺工作更細膩。他認為張志軍此行意義,不亞於當年“汪辜會談”。

 

郭山輝説,從民進黨中央到縣市首長表達肯定態度顯示,首位國臺辦主任到訪,突破了兩岸“政治深水區”。他説,張志軍遍訪大陸臺商協會,但從未到過臺商故鄉─台灣。這次能深入台灣民間基層,對大陸未來實行更務實對臺政策將有幫助。

 

1993年兩岸在新加坡首次“汪辜會談”,郭山輝説,21年後張志軍能飛躍萬重山到寶島,意義絕不亞於當年的辜汪會談。

 

中華兩岸臺商建研會理事長張漢文則期待,張訪台後能更深入了解台灣,並將所見所聞作為今後兩岸政策依據之一。

 

東莞臺協會長翟所領説,張志軍訪台重點放南部,這是很大突破,既能讓大陸對臺溝通更全面,也讓台灣南部民眾更了解大陸。他認為,以張志軍的超強親和力,應很容易與南部鄉親打成一片,並能把他在南部的心得,作為未來兩岸政策參考依據。

 

此外,在北京出席4G論壇的台灣電電公會理事長郭臺強説,盼兩岸建立更多元溝通管道,成為有利兩岸産業深化合作的契機。

 

與會的台北市計算機公會監事會召集人宣明智表示,只有更多溝通才能減少對兩岸交流合作的疑慮,“業界更希望看到兩岸增進互信基礎,沒有互信,很多活動難以展開。”

 

宣明智指出,台灣産業鏈最大問題就是“為全世界打工”。雖然台灣創新能力強,但每個創新如何聯結成可營利商業化模式,缺乏整合主導力量;大陸則善於整合産業鏈,尤其政府體制對新科技産業勇於試點,效率快。

 

宣明智認為,兩岸經濟結構不同,優點也不同,透過合作才能創造雙贏,而合作基礎是互信,因此,多交流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