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都需“博感情”
| 編輯: 關遠芳 | 時間: 2014-06-29 11:18:59 | 來源: 新華社 |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8日傍晚搭機離臺,結束4天3夜的首度訪台行程。連日來,他勤走基層,每到一處都笑容滿面地與基層民眾親切接觸、溝通,努力了解一個真實的台灣,認真傾聽台灣民眾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意見和建議,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傾聽之旅”“溝通之旅”。
記者隨行採訪,真切感受到張主任“知臺”的努力與誠意,他此行所展現出來的親民、務實作風和誠意、善意,也廣受島內各界肯定。台灣媒體即指出,此行開啟大陸對臺工作“得民心”時代。
由於一些“台獨”分子的干擾,張主任調整了今天的行程安排:不能親身探訪前鎮漁港,一早即會見台灣漁業界代表;不能去霧峰林家,就在台中與林家後人代表交流;沒去成鹿港天后宮,就委託代表贈送漆器媽祖,兌現自己的承諾。一舉一動,力求週全。因此,雖然行程有所改變,但此行的目的與效果並沒變。
65年來,兩岸走過不同的發展道路,形成社會制度、價值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一些差異。對此,大陸領導人此前就明確表示,尊重台灣民眾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此次張主任又再次鄭重宣示,且以自己的實際言行充分體現了“尊重”。大陸方面、對臺事務主管部門這樣做,無非為了消除兩岸之間存在的心理差距,增進兩岸同胞的了解與理解。
來而不往非禮也,面對大陸方面的真誠態度、親善之舉,台灣的某些人是否也要好好想一想如何與大陸同胞博感情?是否也要尊重大陸民眾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是否也該傾聽大陸的民意,多了解大陸實情,多做促進兩岸和諧的事,少一些傷害大陸同胞感情、損害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言行?
海峽兩岸,利益攸關、命運攸關、前途攸關。張志軍27日下午在參訪佛光山時許了個願:希望兩岸同胞能以親情智慧來化解心結,攜手為兩岸關係更加美好的明天、為兩岸同胞的福祉作出努力。我們堅信,只要兩岸雙方、兩岸同胞都積極、努力向對方博感情,多一些理性、親情與溝通,少一些衝突、仇視與對立,張志軍的這個願望一定會實現。
新聞推薦
- 時政新聞眼丨一年之內再赴海南,習近平重點關注這件大事2025-11-07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今天開幕2025-11-07
- 台灣各界人士座談 呼籲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2025-11-07
- 2025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漳州平和縣舉行2025-11-07
- “歸家”App爆火,照見海峽兩岸民心所向2025-11-07
- 今日立冬,順祝冬安!202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