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看台灣經濟轉型:應善用小確幸創造大經濟
編輯: 許子晨 | 時間: 2014-07-10 15:45:31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台灣《中國時報》10日社論表示,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就是中小企業。當個小小企業的老闆,努力往前衝,就是小確幸的企業家精神。年輕人充滿“小確幸”思維,不少長者擔心胸無大志,個人“小確幸”將成為島內“大不幸”,長者的憂心其實是過慮了。整體而言,台灣人的素質優於新興經濟體,年輕人小確幸背後存在的正面能量,其實是台灣經濟轉型的契機。
文章摘編如下:
台灣經濟以加工外銷為主體,創造了40年的繁榮。但自從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崛起,島內製造成本相對偏高,加上民眾對生活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許多傳統製造業必須淘汰,卻因為企業研發及發展品牌能力不足,轉型困難,造成台灣競爭力衰退,經濟成長遲滯。不過,台灣經濟不會就此沉淪,整體而言,台灣人的素質優於新興經濟體,年輕人小確幸背後存在的正面能量,其實是台灣經濟轉型的契機。
年輕人追求“小確幸”並非始於今日。台灣在二次大戰中,曾受到嚴重的破壞。戰後民生凋敝、百業待舉,發展迄今,大家不要忽略了“小確幸”曾經扮演的重要角色。
其後,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就是中小企業。當個小小企業的老闆,努力往前衝,就是小確幸的企業家精神。當時中小企業老闆邊做邊學,從紡紗織布的成衣業、雨傘、行李箱、腳踏車、耶誕燈的輕工業,逐步如爬樓梯的提升技術水準,到進入計算機零組件及今日的資通訊各項尖端産業。台灣的多項産品都曾搶下世界單項的國際第一,造就各項大王頭銜。小確幸的動力確實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政府先於1945-1958年提出“第一次進口替代”政策,以消費性産品如紡織品、輕工業産品為主要替代目標,奠定1960年代的出口擴張基礎;1969-1980年間推動“第二次進口替代”政策,明定以生産原料和機器設備為主要替代目標,發展石化、機械、造船和鋼鐵業為主要産業。因此奠下今日塑膠化工、精密機械、遊艇及各項鋼材的國際生産地位。1980年代之後,台灣能夠執世界資通訊産業牛耳,與島內隨後的産業政策、自由化、民營化的政策也都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可見,小確幸其實是一種的正面能量,今日面對經濟轉型壓力,“政府”同樣可以結合中小企業動力與彈性的優勢來發達經濟。有兩個具體的建議:
第一,“政府”應鼓勵年輕人創業,尤其以獨資、合夥的個人工作室或是小公司,進行高科技網絡與創意結合的新興事業。例如行動裝置 APP 的各項應用,物聯網物物相係的各項連結,這些並不需要大企業來做,可以讓年輕人小確幸的動力來表現。政府應創造有利的電子商務環境,儘快通過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開放包括准許線下交易(即實體交易)的支付服務(O2O)及無實質交易的匯款,以因應科技及電子商務的日新月異發展需求。
其次,台灣中小企業很多面臨紅海困局,以壓低成本、搶佔市佔率、大量傾銷等傳統商業手法競爭。“政府”可以提供訊息、機會協助廠商尋找其他廠商尚未提供的産品或服務,開創尚未形成之利基市場、創造獨一無二價值的藍海策略。
小確幸的眼界不足,有賴産業政策來幫忙指引及突破。“政府”應進行信息蒐集,請各式專家進行判讀,提供更完整的訊息給青年創業家,政府也可以幫忙青年創業家參展及舉辦會展拉近買賣家,創造規模經濟。“政府”服務可以提升中小企業的小確幸眼光與機會。
唯有年輕人充滿朝氣與活力,島內社會才有更好的前途。我們也希望台灣的年輕人不要只是擁有小確幸,而是有大雄心,大雄心創造永續繁榮的經濟社會。“政府”更要扮演正確的角色,匯集眾人的小確幸成就台灣的大經濟。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