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成色不減 作用凸顯

近兩年來,隨著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下滑,有關金磚失色的聲音此起彼伏。這種聲音,要麼意味著5年前眾多國際機構對未來10至20年世界經濟大格局的變動趨勢出現集體誤判,要麼意味著今天關於金磚失色的判斷本身就是短視的甚至錯誤的。

 

金磚的成色,應該根據金磚的長期前景來判斷。

 

撥開金磚國家短期經濟波動的迷霧,從其長期經濟增長趨勢來看,金磚國家依然成色十足。中國作為金磚國家中最大的經濟體,雖然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但是當前的潛在經濟增長率仍然保持在7.5%左右,未來5至10年的長期經濟增長率也將保持在7%左右,遠遠高於發達經濟體2%—3%的增長率。印度作為金磚國家中的另一大經濟體,正處於擺脫貧困陷阱的經濟起飛階段,離中等收入陷阱還有幾十年的距離,這也意味著其經濟起飛和快速增長還可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俄羅斯、巴西和南非經濟儘管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短期內有一定的經濟危機風險,但是金磚機制的發展正在彌補這三個國家自身的缺陷。比如金磚機制使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可以很大程度免受歐美聯手制裁之苦;金磚國家間的應急儲備安排也提高了這些國家應對危機的能力,避免了信心危機所産生的危機自我實現;即將成立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則將為金磚國家提供基礎設施投融資服務,為其長期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金磚的成色,更要根據金磚機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來判斷。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治理機制的缺陷日益明顯。西方七國不再能協調處理全球事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難以承擔國際金融危機救助與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任務,其自身改革亦舉步維艱;世界銀行無法承擔起規模巨大的發展融資責任;世界貿易組織無法有效推進國際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及國際經濟規則的談判;全球氣候談判總是達不成有約束力的全球協議;斯諾登事件暴露出驚人的網絡安全問題,竟沒有任何一個國際機構或者國際協調機制來應對……

 

金磚國家在彌補全球治理缺陷方面發揮的作用正日益明顯。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以及二十國集團等全球治理平臺上,金磚國家之間的協調機製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同時,為了應對全球治理機制的缺失,金磚國家正在形成以自身合作為主的新的治理機制。為彌補全球貨幣體系的缺陷,金磚國家之間正在開展本幣貿易結算和貨幣直接交易,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度;為彌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維持宏觀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方面的缺陷,金磚國家將成立1000億美元的應急儲備安排,以幫助建立維持宏觀穩定的信心和提高危機後的救助能力;為彌補世界銀行在發展融資方面的能力不足,金磚國家將宣佈建立開發銀行,為金磚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融資服務;為應對日益突出的網絡安全和數據服務過度依賴美歐的問題,金磚國家將在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金磚國家之間的上述合作,正在使金磚機制從概念走向實體,從論壇走向機構。金磚國家擬成立的開發銀行將是金磚國家建立的第一個實體機構。從這個實體機構開始,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機制將越來越紮實。金磚將為重建中的全球治理機制增添異彩,也將為金磚國家自身的發展提供機遇和動力。

 

(作者姚枝仲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