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評論:台灣教育界從學生教授到"部長"都在作假
編輯: 許子晨 | 時間: 2014-07-14 15:55:3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教育部長”蔣偉寧捲入假論文風波,引發震驚。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表示,事實上,台灣學術界充滿學術門神、學閥,一些大牌教授帶著徒子徒孫搶奪研究資源,但他們發表的論文只是衝量而已,罔顧了學者應該對社會的貢獻。
《中國時報》評論指出,台灣教育界“作假成風”,12年義務教育免試還要考會考,根本是假的;某些學生因為升學需要去當志工,不是真心服務,心態上是假的;大學教授用假發票報賬,連“教育部長”都捲入假論文風波。從學生、教授、“部長”都在作假,如此教改,如何成功?
台灣學術界有很多陋習,從現在角度來看,很不可取。在台灣大學評鑒及教授升等上,過去幾年非常重視論文數量,在有需求的狀況下,許多名教授號召子弟兵,爭取研究經費生産論文,但主要在衝量,真正有影響力的論文不多。
過去曾有小咖副教授,難以向“國科會”爭取到大筆的研究經費,因此向大牌教授靠攏,由大牌教授擔任計劃主持人,經費就源源不斷,轉一個彎後,創造出一番風景。
蔣偉寧昨天説,過去每年從“國科會”爭取到的經費不到100萬元新台幣,但其實他因具土木專長,從“工程會”、“交通部”爭取到不少計劃,這些經費都是來自當局部門。
蔣偉寧是不是學閥,不是自己説了算,應該接受外界檢視,如果他率領徒子徒孫做出的論文根本沒有用途或對台灣社會無貢獻,那無異只是爭取公共教育資源的學術門神。
評論批評説,前屏教大副教授陳震遠涉及在論文投稿國際期刊時,虛構同儕審查,讓台灣學術界蒙羞。蔣偉寧有17篇論文和陳震遠挂名發表,然後説兩人不認識,實在讓人難以想像,如此明顯疏忽,豈是蔣偉寧一句“和他不熟”就能結案?
台灣學術界論文濫用挂名,明明沒什麼貢獻的人,也要加進來挂名,然後分享點數,以便升等或爭取研究經費。蔣偉寧身為“教育部長”,不但未設法調整,自己還同流合污,如此“教長”,如何領導杏壇?
新聞推薦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於強化攜手構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續星球的中巴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的聯合聲明2025-05-14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佈公告調整對原産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2025-05-14
- 國臺辦: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鄭重宣示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2025-05-14
- “中國式現代化與兩岸同胞褔祉緊密相連”——兩岸專家學者呼籲台灣同胞做出明智選擇2025-05-14
- 促進閩臺交流合作 今年海交會將有四大提升2025-05-14
- 中國成功發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