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合作 競爭才能實現共贏

澳門與廣東地方城市的合作,第一次有“醋味兒”被擺到了公眾面前。有媒體報道,16日舉行的年度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簽署6份協議,“幹貨”都針對中山:澳門到中山翠亨合作發展首期5平方公里的園區,粵澳遊艇自由行也放在中山首個試點。

 

粵澳合作是個重要的課題,需要深入開展研究。當前,珠澳合作在公眾心目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而如果澳門與珠海以外的廣東地方城市合作,似乎是其他城市與珠海展開了競爭。從這個意義上去看,對於粵澳合作,公眾觀念上還需不斷地更新。試想,澳門與廣東合作,如果只是把視野放在珠海的話,那麼合作的範圍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但如果把範圍放大,就好比這次與中山合作發展“首期5平方公里的園區”,並把中山作為“粵澳遊艇自由行首個試點”,那麼這就是合作上的成功突破。假設下一步與中山三鄉合作建立澳門公屋,那就是在粵澳合作這個課題上取得較大的進展了。

 

從目前情況來看,珠澳雙方合作主要在橫琴開展。在珠海的某個局部地域,並未找到很好的切入點。的確是,澳門土地局限,當然會想到鄰居珠海,在珠海的空間上拓寬,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除了地域空間上的合作,還有許許多多領域有待雙方去開發。

 

可以説,粵澳合作應該是多元化的合作。在珠海,可以根據地緣優勢,開展便於雙方合作的項目,比如旅遊經濟、高等教育等。而在地理位置上不佔優勢的項目,可以交給中山、江門、佛山,甚至惠州等城市。比如,此次澳門與中山合作的“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沒有競爭就沒有共贏,珠海應該是粵澳合作的主要城市,由此再從珠海的合作項目上輻射到廣東其他城市。這樣,在産業園區、文化産業、公屋、高等教育、旅遊經濟等方面,合作的空間都是非常巨大的。相信不久的將來,珠海進一步摸清自己的硬體與軟實力,與澳門開展深層次合作,雙方優勢互補,最終可在競爭中實現合作的共贏。郭道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