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協商談判或于8月中旬重啟
編輯: 李思媛 | 時間: 2014-07-29 10:15:24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2013年6月,海協會、海基會第十次會談在上海舉行,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但因為台灣島內政治及社會因素,直到今天,協議執行依然受阻。(中國台灣網資料圖)
中國台灣網7月29日消息台灣《中國時報》報道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第6次例會將於8月5日在北京登場,外界預料,備受關注的兩岸貨物貿易協議以及服務貿易協議的議題將有重大突破。先前台灣因爆發“反服貿學運”,導致兩岸各項經貿談判中斷,貨貿談判進度首當其衝;台灣方面有官員透露,兩岸將於8月中旬恢復貨貿協議的協商。此外,金融業等行業與服貿協議脫鉤議題,亦可望在會中達成共識。
據報道,台灣海基會28日表示,此次經合會議將由兩岸兩會(海協會、海基會)相關負責人擔任各自的召集人;台灣方面的首席代表“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將率陸委會、“經濟部”、“國發會”、“金管會”、“財政部”及海基會等代表,與大陸方面的首席代表會談。
台灣方面透露,兩岸雙方達成共識,此次經合會結束後,8月中旬將展開新一輪貨貿協議談判;屆時,台灣方面關切的面板、石化、汽車、工具機等4大産業,可望獲得大陸方面釋放的善意。若談判順利,兩岸兩會或可在第11次會談中簽署貨貿協議。
至於兩岸服貿協議,因台灣方面的原因在島內受阻。之前有台灣業者建議,應讓爭議較小的産業與服貿脫鉤,方便讓相關業者提早佈局大陸。
該官員表示,此次經合會議中,台灣方面將提出金融等産業與服貿脫鉤,避免所有産業與服貿“綁在一起”。
“現在最大問題卡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該官員坦承,“條例”尚未通過,即便上述談判進度有所突破,最終能否簽署還有待觀察;此前服貿協議引發的巨大反對聲浪,目前很難不顧及島內“社會氛圍”。
此外,兩岸經貿團體互設辦事機構也是會議的重要議題。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已于7月5日掛牌成立蘇州(昆山)代表處;大陸方面預計赴臺設立辦事處的大陸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海貿會)亦可望在經合會上討論相關細節。
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依據《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在海協會、海基會架構下成立,作為處理ECFA相關事宜磋商平臺及聯繫機制,輪流在兩岸舉行。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