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再啟高級別對話磋商 雙方如何管控分歧引人關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翟磊):新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定於9日上午在北京開幕,這是中美現有兩大高級別對話、磋商機制首次同期舉行會議。在近期中美在戰略安全領域分歧和摩擦增多的背景下,雙方如何通過本輪對話交流管控分歧、增加共識,繼續沿著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軌道前行,格外引人矚目。

 

“多栽花、少栽刺,排除干擾,避免猜忌和對抗”——本輪中美高級別對話、磋商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時的一番表態,隱約透露出當下中美關係面臨著“干擾”和“猜忌”的局面。哪些“刺”造成了這種局面?它們會不會出現在本輪中美對話磋商中?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參贊周景興坦承:“我相信在這一輪的戰略與安全對話當中,特別是在戰略軌道,中方會向美方就美國的亞太地區戰略,中美如何在亞太地區和平共處,如何加強協調和合作等有關問題進行溝通。同時也會表明中方在涉及到自己領土和主權安全等問題上嚴正的立場。”

 

加強亞太地區戰略溝通、增進互信僅僅是中美共同面臨的挑戰之一。今年5月,華盛頓以所謂“網絡竊密”為由起訴五名中國軍官的做法也引發中方抗議,中方隨即取消了中美網絡安全小組會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認為,在這些背景下,本輪中美高級別對話交流為雙方管控分歧提供了機會。

 

“我想這次戰略對話就要面對這個新情況、新問題,來進行更加務實的探討,不指望有什麼具體的突破,但是至少通過這個對話,第一能夠扭轉中美關係下滑的趨勢,第二就是雙方應該沿著今年3月中美兩國元首達成的進一步共識,就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更加具體的共識,要沿著這個道路往下走。”楊希雨説。

 

去年6月,中美元首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就構建 “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達成共識,描繪出中美關係長遠發展的前景。今年3月,中美元首在海牙會晤中再次向外界確認雙方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決心。

 

有關專家表示,新型大國關係本身“前無古人”,僅僅依靠雙方的政治意願就達成目標是不可能的,需要中美在實際相處中共同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挑戰。今年是中美建交35週年,回顧雙邊關係的發展,分歧和摩擦在所難免,關鍵是需要雙方共同面對,共同尋找解決途徑。

 

楊希雨研究員表示,“因為各自的利益不同,角度不同,肯定會有相互猜疑,相互不信任。解決這個問題無外乎兩個基本途徑,一個基本途徑就是對話,通過交流溝通來降低相互猜疑,增加相互信任。第二個就是對話要有創意,外交也要有創意。傳統問題可能用傳統的方法解決,但是新出現的問題往往需要有一定的創新。比如説當年尼克松秘密訪華,當時一系列的幕後外交,本身就是一個創新,才有了石破天驚、影響世界幾十年的舉措。對於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這麼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業,恐怕不僅要鍥而不捨的沿著現有的外交途徑進行合作,而且也要有創新性的外交模式、外交工作方式,來使雙方減少誤判、增加互信。”

 

周景興參贊則認為,中美雙方各個層級都要有戰略定力和耐心,不能因為一時一事而動搖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決心和努力,而應該堅持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總方向,在雙方關係發展中過程不斷解決分歧、消除誤解。

 

“我們回顧一下這35年的歷史,我認為中美之間的戰略互信是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互信不足,並不是互信逐漸減少甚至消失這樣的問題。所以我認為中美雙方應該共同努力不斷的增加戰略互信,而不是來減少戰略互信。增加戰略互信的一個有效的步驟就是進行戰略溝通,在戰略層面,在經濟層面,甚至在人文層面,進行坦誠的廣泛的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夠不斷的積累正能量,不斷的構築增加我們的戰略信心的基礎。”周景興説。

 

專家指出,作為全球排名前兩位的經濟體,中美關係的豐富性體現在戰略、經濟、人文等諸多領域,本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同期舉行本身就是最好例證。中美雙方在某一方面的分歧和摩擦既不能被誇大、也不能被忽視,需要雙方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拿出實際行動,加強溝通、管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