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業界反思“個人遊”:用城市文化提升吸引力
編輯: 李琳 | 時間: 2014-08-01 16:48:17 | 來源: 新華網 |
香港特區政府正就“個人遊”政策進行討論,香港旅遊業界及商界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長遠來看,香港需培養城市文化魅力,“靠軟實力和號召力吸引遊客”。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字,香港零售總額自今年2月起連續4個月出現負增長。近日,香港一間從事文化旅遊的旅行社的創辦人陳智遠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雖然香港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仍受遊客的歡迎,但奢侈品銷售急跌令人們重新思考‘個人遊’經濟模式。”
“當初,‘個人遊’剛開始實施,香港在經濟上的應對模式是開藥房、開金舖、開化粧品店。因為香港離內地近,匯率低,語言交流方便,才會吸引遊客。整個‘個人遊’經濟包括旅遊業的模式顯得較為懶惰,不花時間和精力很難提升整個旅行業的素質。”陳智遠説。
他認為,一個城市要吸引外界,若只是依賴別人買你的東西,會降低格調。當內地關稅降低,或者內地遊客去別的城市的機票更便宜,則不會來香港購物。“一旦出現這些變化,香港原有那種懶惰的經濟模式很可能倒塌。”
談到文化旅遊,陳智遠説,整個城市要保留一種有趣的面貌,不能讓人感覺過於單一。只有新的高樓商廈,沒有舊的生活脈絡,則不行。要讓遊客欣賞新和舊的交叉,才可做到一種文化氛圍。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軟實力和號召力,不用特別做廣告,而是憑藉城市的魅力和風格吸引外界。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行政總裁黃靜文則對新華社記者説,香港自始至終都是一個開放型、外向型的經濟體,會面對各種外來衝擊。2003年非典襲港和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就是這樣,在不斷地被衝擊和重塑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尋找新的發展機會,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市的地位亦沒有被動搖。
她説,香港是一個靈活變通的城市,不會吃老本過日子,所謂經濟模式不會十年甚至幾十年都不變,正是在這種變化中,香港才不斷向前發展。
香港中原地産亞太區總裁黃偉雄對記者説,前兩年因大量遊客來港購買高端消費品,銅鑼灣一帶大量的金舖、表鋪應時而起,最近,隨著高檔消費品的購買力減弱,租金居高不下,很多店舖遂放棄續租。
“但是,內地遊客的消費力並沒有像傳媒報道中寫的那樣下降得可怕,很多內地城市的市民還沒來過香港,這些人都是潛在的消費者。”黃偉雄説,香港對他們來説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作為一個購物天堂,香港的魅力仍然存在,不需要過分擔心。
他舉例説,也許一些購買十萬元價位以上的珠寶名錶的遊客減少了,但普通的遊客還是會來香港購買中等價位的貨品。“整個市場正經歷一場調節,之後會趨於穩定,銷售額不會像以前那樣被推高到一個不正常水準,而是慢慢走向正常化。”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